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利分别应该由国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相互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三:读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其代表人物还有谁?
(2)据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是否采用多党制?据材料三列出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国门洞开之后,中国也逐步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指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指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材料一中推动“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被人认识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并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他们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分析200年前中国文化热对欧洲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阳明(1472—1529)提出“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人的意识活动,便不存在客观事物。他又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1517年,路德(1483—1546)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维腾堡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和路德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5 . 中外思想成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

材料二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所有的人在政治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人民集体经常表达出来的意志成为“公意”,它构成主权,主权即公意的运用。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它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它是统一的,也不能被分割。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应该执行人民的意志,受人民监督。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

—卢梭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材料三观察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3)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思想潮流?从图1到图4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

2018-08-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历史(文)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类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卢梭指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把人置于什么样的地位?(摘抄原文不得分)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思想主张。

(4)假如用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这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018-07-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历史(理)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18世纪以后,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终于促成了⼀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生。
材料二18世纪,⼀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们从自然法出发,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提倡“天赋⼈权”和“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主张广泛地 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
材料三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出自于中产阶级的鲁滨逊独自⼀个⼈漂流到荒岛上征服了⼀些士族⼈并以总督自居的故事。他坚信自己的力量,具有实干精神和创业意志。18世纪德国著名诗⼈歌德发表了⼀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描写了少年维特颂扬自然,热爱淳朴的农民和儿童,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的精 神。18世纪的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写出了世界名剧《费加罗的婚礼》,剧中主⼈公费加罗是个仆⼈,他对主⼈伯爵老爷说了这⼀段独白:“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 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 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请回答: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开的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出现前的“西欧历史变化”。
(3)启蒙运动中的“这些主张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在文学方面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艺术和政治方面的反映。
2018-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 们作出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 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 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 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 1870 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75次组卷 | 7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话·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宋乃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材料二西方的文化也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精神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原因。

2018-03-22更新 | 2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华安一中、长泰一中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下学期第一次(4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