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既已靠了罗吉·培根等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以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人物

言论


洛斯基

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索德里尼

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罗伦索·瓦拉

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共同主张;概述文艺复兴对近代欧洲发展的作用。
2019-12-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 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从中国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一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文学、思想三个角度列举宋文化发展“熠熠生辉”的主要成就(各列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2019-1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协作历史试题
4 .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三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并指出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019-1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协作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着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899年9月,梁启超在《自由书》中转录深山虎太郎《草茅危言》一文,向中国读者更详细地解释“天赋人权/民权”观念。仔细解读“天赋人权”,可以发现这个观念不完全是“自然权利”的对应,在中文语境中还融合了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某些核心价值。这个观念使浸润在儒家传统中的人特别容易联想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等经典名句及其诠释。因此,透过这个观念来了解自由和权利,梁启超所获得的认识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必然有所不同。梁启超对“天赋人权”的支持一开始也不是无条件的,而是置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框架之下。具体而言,梁启超不主张立刻给与人民政治自由,更无意鼓动推翻旧世界的武装斗争,而是期望用这一学说教育、感动中国人,将他们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热爱自由,向往自由,拥护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

——摘编自范广欣《超越暴力革命:梁启超有关卢梭论述对自由和权利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卢梭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追求爱情与物质享受是人的天性。彼特拉克呼吁人们要热爱尘世生活,认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城市和社会。他在《歌集》中,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爱情的美好。……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现了现世生活的幸福美好。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新文化倡导者不仅再启人的解放运动,而且将之作为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加以讨论,以致个性解放之声一时响彻云霄。李大钊说,只有个性解放,人人“背黑暗而向光明”,才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出于这一认识,新派人士对压抑个性的封建文化施以异常猛烈的攻击,陈独秀那尽人皆知的名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最能体现新派人士对个性解放的激烈态度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摘编自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艺复兴运动在思想主张方面的不同点,并简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7 . 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胡适认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有几次文艺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唐代一批伟大诗人的出现,与此同时的古文复兴运动,以及作为印度佛教的中国改良版的禅宗的产生——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复兴。11世纪的伟大改革运动,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戏曲在13世纪的兴起,此后长篇小说的涌现,及其对爱情、人生乐趣的坦然颂扬,可称为第三次文艺复兴。

——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二   我说我们在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年前——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材料三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材料四   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基于文化现代化的视角》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中国三次“文艺复兴”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是什么?据材料三,理解这场运动为什么叫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所“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一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2019-11-01更新 | 461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

材料三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弗吉里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并分析该教育思想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孔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差异所形成的教育传统对东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反映的教育思想,指出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教育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
2019-10-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四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根源。
(2)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材料二与材料三存在哪两种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五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4)材料三、四、五反映了西欧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