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世纪后期,伴随西洋传教士来华,西方医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较早介绍到中国的解剖学、生理学著作有《泰西人身说概》等。关于人体构造,《说概》中阐述说,造物主对各器官的内部构造巧为安排,以达成人类“致知”的目的。如人身各部分皆成长,独耳骨则否,是因为“生人从幼至老,惟学是务,恒若闻见不广,故以听闻为基,以至无穷无尽”。上主造人,赋予灵魂与身体,亦同时赋予人一个目标:“天主生人,付之灵性聪明,以格物穷理”。在他们的世界里,不论是人体,或治疗病的草木,都只是符号,象征着人与天主的关系,引领着人迈向信仰之途。

——据祝平一《身体、灵魂与天主:明末清初西学中的人体生理知识》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据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医东传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中的“卫生”观念在传播方式上有何不同?简要评价晚清“卫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
2 . 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有人说“中世纪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0-02-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法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夕,社会混乱、风俗腐败,教会势力一家独大,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作家们极力寻求新思维,为革命制造舆论着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潮开始不断向外传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兴趣,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并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中汲取了灵感,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枫丹白露宫上演,引起空前轰动。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卓越,希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

——摘编自沈大力《伏尔泰与中国》、焦晹《浅析伏尔泰的中国情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历史活动。
2020-01-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月)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追求爱情与物质享受是人的天性。彼特拉克呼吁人们要热爱尘世生活,认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城市和社会。他在《歌集》中,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爱情的美好。…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现了现世生活的幸福美好。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新文化倡导者不仅再启人的解放运动,而且将之作为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加以讨论,以致个性解放之声一时响彻云霄。李大钊说,只有个性解放,人人“背黑暗而向光明”,才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出于这一认识,新派人士对压抑个性的封建文化施以异常猛烈的攻击,陈独秀那尽人皆知的名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最能体现新派人士对个性解放的激烈态度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摘编自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在思想主张方面的不同点。
5 .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能脱颖而出,“扎根于中国社会”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所起作用的认识。
2020-12-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良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摘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启蒙运动。
2020-01-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所塑造的文化传统,并分别概述其思想演进和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所谓的“天下之法”,也就是使天下之人都能“自私”、“自利”,或都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之法。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

——摘编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0 . 世界各地区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及朝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伏尔泰《牛顿哲学原理》封面插图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中蕴含信息的理解。
2019-1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