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一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2019-11-01更新 | 461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域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整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就没有比尊崇礼义、敬重文人更好的了;更想建立功业和名望,就没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这些是当君主的重要关键。
君主如果爱好礼义,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没有贪图财利的思想,……不用奖赏而民众就能勤勉,不用刑罚而民众就能服从,官吏不费力而事情就能处理好,政策法令不繁多而习俗就能变好。
——《荀子》
(1)根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分析对比两种主张的本质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产生的背景,并指出其各自的历史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神权专政的时代,教士可以替神发言,规划人间的秩序;教士们也有权力决定赦免或是不赦免人的罪行。这种因人而异的神律,就是不可预测的规律。宗教革命以后,主权国家制定法律,是根据人类个体共存于一个社会的要求来制定的。德国系统的法律,一方面追溯到罗马时代的法样,另一方面,也将这些法典解释为神律在人间的体现。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又在这套罗马法的基础上,编纂出《拿破仑法典》,也不外乎根据神设定的秩序,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人间的行为规范。这种法典,也必须合乎理性。

——摘自《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时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传统、习俗是宗教方面的,法律方面的,还是社会习惯方面的,提出问题,要求进行试验,不接受过去一贯所作所为,或所说所想的东西,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方法论。

——布洛克(英)《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社会在对人的判罚方面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提倡的评判原则,并说明其进步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书目:

书名作者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
5 .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彰显着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了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历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三   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自清末立宪。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3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比较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两者观点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芝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史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二: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徽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其背景如何?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材料三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2019-04-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上,著名汉学家史华慈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诠释:第一、思想史的中心课题就是人类对于他们本身所处的“环境”的“意识反应”,是“情境”与“意识”之间的互动;第二、思想史是环绕各种“问题意识”而展开的对话;而思想间的辩论与对话不可避免地要分享共同的关切(共同的议题、共同的预设)。


问题:依据“史华慈”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选取一例,指出其“关切的议题”,概述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反应”,并以“所处的环境或情境”论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8 . 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作“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弓公迄,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然而,政治自由只有在温和的政体里存在,但是,它并不总是存在于政治上温和的国家里,只有那里的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对有关国际事务的执行权和对民法有关事务的执行权二在自由的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精神上是自由的,不受他人的支配,应该使人民集体拥有立法权。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有关自由和权力的观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对东西方当时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成因

10 . 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欧洲近代历史上,有两次伟大的思想运动,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前奏和序幕,启蒙运动是规模更大、更深入和更彻底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

材料二   马克思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的服装,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材料三   “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构建民主与科学的美好时代”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18世纪欧洲

材料四   ……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分别是什么?材料二文中“久受崇敬的服装”具体是指什么?

(2)据材料一,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4)据材料四分析是谁的观点,并举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其他代表人物

(5)请指出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2018-11-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