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做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美国首都华盛顿原是一片荒芜人烟的灌木丛林。国会大厦位于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白宫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如下图)。

材料二
“法国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的政体理论,是他们一刀两断的气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艺术。”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法国革命演讲录》
(1)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华盛顿的城市布局体现了美国怎样的政治信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两国宪政进程的不同特点和两国民主政治的共同本质。
2 .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请回答: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概括指出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自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图四《蒙娜丽莎》 图五孟德斯鸠
(2)图四与图五代表的运动,其斗争对象有什么不同?
(3)图二与图四反映的事件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如何?胡适曾将图二代表的运动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对此你怎样理解?
2016-11-21更新 | 5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
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一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图二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其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完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
材料二 1905年以端方为代表的五大臣出洋考察竞政活动曾轰动一时。该图是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材料三 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天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印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
木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
2016-11-18更新 | 5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字资料
16世纪末,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图片信息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材料三 表格数据
下表是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1)依据材料一,从中、西两方面各举1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并根据所学分析我国的古代科技“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
(2)从图片中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分析烟草公司发布该广告时的政治背景。
(3)根据上述表格数据的变化,分析中国近代工矿业发展的状况。
2016-08-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文登高三上期第一次考试(A卷)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世纪起)基督教的牧师们更是禁绝了洗浴,达1000年之久,因为他们使人们相信,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 如果说贞节高于婚姻,那么轻视肉身就高于自我整洁。
——摘自[美]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
材料二       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欧洲丈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
——摘编自《死神之舞: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
材料三       在当时土流价值观念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 ……工人阶级在体制外的长期抗争……而同时期法国爆发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也给英国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成为流行疾病的渊薮……一旦疾病形成,就不只是穷人的专利,所有的人都会感染,穷人死亡,富人照样死亡。
——摘自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       (英国)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S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世纪到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
(2)据材料四,指出英国1875年《公共卫生法》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5~19世纪的欧洲出现厂哪些主要社会思潮?任选其中两种思潮,据材料说明它们与欧洲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
8 . 历史绘画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1482年桑德罗·波提切利《春》            图2 唐伯虎(1470—1523)《春游女几山图》
比较图1、图2,提取图片当中中西绘画发展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5-10-1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密山第一中学高三预测卷文综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拉斐尔《雅典学院》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作品与思想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西比较。
2014-03-17更新 | 9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新疆高三第一次适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帮助完成下表的空白部分。
项目
孔子
苏格拉底
背景


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重要
主张
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影响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人文、理性精神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右图)。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013-11-13更新 | 4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东省平原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