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最主要的观点是
A.否定信仰上帝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挑战教会权威
2022-03-21更新 | 594次组卷 | 11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弋阳一中、铅山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统招班)
2 .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最终消除了对王权的制约,还消除了人们对跨国的天主教会的忠诚。它使各个国家都陷入内战和动乱,从而迫使世俗政府来维持秩序和决定信仰的条件。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确立了“宗教宽容”的思想原则B.实现了西欧世俗王权的至高无上
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D.削弱了欧洲民众对基督教的信仰
2021-06-10更新 | 240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普高)试题
3 . 中、法两国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封建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2021-03-22更新 | 323次组卷 | 5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兴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文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传统主义文化的勃兴首先表现在宗教节日增多。“黑死病”之后,随着人口和资源关系的改善,人们把多余的时间用于娱乐和消遣,同时由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助长了迷信和宗教情绪。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因此,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力图返本开新,重振原始基督教的纯净道德和风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并不完全是出于神学和道德方面的考虑,它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因素在新兴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中以及世俗的、带有重商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的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以——摘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
2021-02-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永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7世纪时,德国媚法之风盛行,法国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康德、歌德等人努力下,德国在哲学、文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致历史学家答兰克鼓吹道“德 国人是奉上帝之命去发展与法国人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一变化说明德国
A.工业化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B.开始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C.启蒙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增强D.十分不满法国文化的入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把希腊哲学从天空拉到人间。据此可知苏格拉底哲学
A.放弃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人事问题B.开始追求绝对不变的本体和理念
C.通过心灵的内在原则来认识外部世界D.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认识整个世界
2021-01-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古代希腊人看来,智慧是属神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知识拥有智慧,似乎只有那些被神明加入黄金所创造出来的人(统治者)才有这种天赋,智者们却将所谓智慧出卖给需要它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该言论的是
A.有神论下神的智慧是不容挑战的B.智者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更加彻底
C.柏拉图认为神创造的人最有智慧D.智者学派和柏拉图都是理性学者
2021-01-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发现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他认为“法制事实上是符合人类这一本能的,因为服从法律可以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生命”。材料说明
A.法律具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B.古希腊法制体系逐渐完善
C.强化法制意识巩固了民主政治D.法制是雅典民主鲜明特色
2021-01-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6世纪,马丁.路德从界定教皇权力的角度出发,强调当时的德国“有些教皇已经抛弃了信仰,显然生活在魔鬼的权下””若教皇用他的权力来阻止宗教自由议会的召....我们要依靠上帝来竭力革除他”。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否定了信仰上帝的合理性B.动摇了教皇权力的神圣性
C.反映了因信称义的虔诚性D.摆脱了宗教力量的束缚性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启蒙要求人们有勇气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便要求个人不再盲从于权威,要求个人敢于以学者的身份对一切听众或读者说话。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缚于锁链。”

——摘编自卢风著《启蒙之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