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社会主张是要建立一个"大同世界",实现"天下大同"。《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职位,包括士、农、工、商),女有归(能在合适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夫家,有所依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它反映了百姓对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社会的向往。孔子认为只有把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选拔出来治理国家,才能消除社会弊端,只有为政者具备优秀的执政能力,老百姓才能得到幸福,国家才能和谐统一。

——摘编自张炜钰《对孔子"大同世界"和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相似点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   柏拉图把所有公民分为三个阶层;平民阶层、武士阶层和统治者阶层。三个阶层的人都具有正义感。平民阶层是指农民、手工业者或商人;武士阶层是少数的精英,他们拥有武力,最适合保卫国家;统治者阶层是指那些受过严格的哲学教育的、有智慧的人,他们最适合治理国家。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构成了柏拉图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没有分工就不会形成社会秩序,就不会形成有序的社会结构。

在柏拉图看来,哲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哲学家不仅天资聪颖,而且拥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追求,城邦所有的政治权力都应该交给哲学王。"哲学王"统治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

——摘编自温涛《正义城邦和谐社会——论柏拉图〈理想国)的和谐社会》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柏拉图对理想社会构想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与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领域西方近代文化东方传统文化(以中国作为代表)
人与自然关系人类中心,人与自然存在主客体二分的关系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生命统一体
世界观对自然的机械性和数学性的
分析-综合方法
把宇宙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组成部分都被看作是整个关系网络的一个部分,不能孤立出来。
行为方式强调实验作用的人为性、计划性,将自然改造为人造物提倡“无为”,以有机的整体论的方式与自然打交道,顺其自然
伦理征服自然,建构主奴关系无伤害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转引自佘正荣《“天人合一”: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灵感源泉》


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该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25更新 | 63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5月调研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1513年达·芬奇创作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中的达·芬奇戴着一顶帽子,头发散落下来,长须垂至胸前,眼神冷峻、眉头微蹙。这反映了当时
A.现实主义绘画彰显个性B.教权主义受到了沉重打击
C.以人为中心的自我意识D.人文主义从质朴走向高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马丁·路德认为,用音乐敬拜上帝也是礼拜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能够带给所有人快乐。为此,他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制作音乐。1526年后,音乐已成为路德教派扩大影响的重要秘诀之一。马丁·路德的主张和做法
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B.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神权统治
C.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5 . 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的西方既不像17世纪那样是一个充满了怀疑态度和经验气质的时代,也不像18世纪那样是一个富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时代,而仍然像中世纪一样是一个崇拜权威的时代,只不过把崇拜的对象从中世纪推向古代罢了。据此可知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性的觉醒B.当时英国科学成就辉煌
C.意大利文化呈现深沉的理性精神D.西欧基督教的权威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524年,马丁·路德在《为基督教学校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中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应该建立在每一个地区,为了基督教教义,男孩和女孩必须接受教育,以便成为尽责的市民
2男教师和女教师必须选择尊敬上帝和国家,以便自己完全合格
3课程设置应该多种多样,如语言、历史、音乐、数学,再加上诗歌而非经院哲学
A.宣传因信称义提升市民素养B.鼓吹理性主义打击封建教会
C.倡导教育改革助推思想解放D.丰富教育内容提倡男女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卢梭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这说明卢梭
A.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带有浪漫主义的倾向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2021-05-24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卢梭认为,作为主权承担者的共同体即“集体的生命”,只能由它自己来代表自己,否则就出卖了自由,从而使自己受专制权力的任意支配;而出卖自由就等于出卖自己的生命,无论以任何代价抛弃生命和自由,都是既违反自然又违反理性的。此论
A.较准确地描述了英国政治模式B.旨在说明人民理应掌握国家权力
C.反映出卢梭高度重视个人自由D.成为“天赋人权”学说的逻辑起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以李贽为首的反理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如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唐甄、颜元等人,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的统治。他们抨击宋明理学中的禁欲主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顾、黄、王等人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然而,在明清两代,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是理学,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

——摘编自刁国庆《试论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的递变》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历时近三百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它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领域,从但丁、彼得拉克到薄伽丘到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在自然科学上,有哥白尼、布鲁诺;在哲学上,有瓦拉、皮科;在政治理论上,有杰出的马基雅维理等;在宗教领域,有极富个性的人文主义者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上述巨匠们以艰苦卓绝的精神,推进着历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自由、政治自由的伟大进程。资产阶级文化,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终于战胜了封建的、宗教的精神暴政,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表现,并简析“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艺复兴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思想启蒙和社会转型对你的启示。
10 . 康德认为,区分自然状态与文明状态(政治社会)的主要标准,是由法律规定的,或者说是由共同的宪法来规定的,如果在人们进入文明状态之前没有承认任何公正的获得,那么这种社会状态本身就不可能产生。康德强调的是
A.天赋人权B.自由平等C.人非工具D.法治精神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