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理性地认识到中国复兴的关键不在器物,也不在制度,而在于国民素质,要从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启蒙,改变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鉴于此,他们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2 . 下列两段言论反映了清廷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态度:(1)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2)如实有妙策,可以制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臣等自当追随,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
其变化最能说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终成社会共识B.瓜分危机刺激士人民族救亡决心
C.“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国家命运D.“武威德化”逐步让位于抵制侵略
2022-03-1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3 . 近代一本书的序言中如此写道:“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此书是
A.《华事夷言》B.《变法通议》C.《海国图志》D.《天演论》
4 . 鲁迅说:“现在大家都在议论什么‘过激主义'来了,但就没有人切切实实地把这个‘主义'真正介绍到国内来,其实这倒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这次埋头苦干,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鲁迅提到的“这本书”是
A.《资政新篇》B.《天演论》C.《狂人日记》D.《共产党宣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瀛寰志略》中的插图,该图可用于探究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B.晚清士大夫的世界意识
C.清朝统治阶级上层的封闭与愚昧D.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6 . 今年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年,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开端。但它由最初极少数先哲的思想火花,最终生成磅礴激荡的社会运动,则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其间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曲折和失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加速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合流,一种思想理论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形成了几乎席卷全球的运动。进入20世纪,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在即将被战争拖垮、拖死的沙俄帝国的母体上,如凤凰涅槃一样奇迹般地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她战胜饥饿,战胜封锁,战胜内乱和外患,从一个幼弱的政权成长为强大的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扼死她的资本主义国家已不得不反过头来求助于她的力量来共同对付法西斯势力了,其直接的后果是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加盟社会主义阵营。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遭遇了严重失败;有凯歌行进的顺利发展,也有艰难曲折的改革探索。

——蒲国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年回眸》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五百年所经历的历程。

材料二   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中,李大钊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人物,他首先使人们认清俄国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伟大意义,从中找到自己争取解放的正确道路;他首先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清只有依靠这个科学真理才能指引自己不断前进,去夺取最后胜利;他首先培育和聚集了当时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并把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早联系起来,从而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日诞生。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李大钊不愧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主要创始人。

——朱成甲《正确理解和评价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


(2)结合史实列举李大钊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结合所学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7 . 书籍和报刊在传播新思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二十九日,户部右侍朗王茂荫《请刊发<海国图志>并论求人才折》中说:臣所见有《海国图志》一书,于海外诸国疆域形势,风土人情,详细备载,而于英吉利为尤详。且慨前此办理之未得法,为后此设种种法。于守之法,战之法,款之法,无不特详。战法虽较需时,守法颇为易办,果能如法以守各口,英夷似不敢近。

材料二   近七八年前,侯官严氏所译之赫胥黎《天演论》出,一新世人之耳目……是以后,达尔文、斯宾塞之名腾于众人之口,“物竞天择”之语见通俗之文。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

材料三   1919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在“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又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申报》创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商业和政局的发展,新闻信息成为人们的急迫需求,英国商人美查兄弟看到了办报的商机,在上海创办了《申报》。《申报》虽在创办之初提出“义利兼顾”的办报理念,但在涉及中英问题上出现了支持英国侵略的舆论倾向。……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在陶行知等民主人士的支持下改革《申报》积极介入国家政治生活。加大对时事的评论,引导国民参与抗日斗争,《申报》报道战争的消息可谓浩如烟海,如战争、党派活动、后方救助、募捐、难民收容、外国难民避难、社会秩序、慈善事业、国际救助等。


(1)指出《海国图志》的作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王茂荫向咸丰帝请求刊发《海国图志》的主要原因。
(2)指出严复《天演论》中宣扬的主要观点。分析严复等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宣扬的维新思想所具有的启蒙意义。
(3)无论是商业性报刊还是政论性报刊,在中国近代社会特殊的性质下,都不同程度关注国家事务。下列任选一题作答。①以《新青年》为例,着重阐述《新青年》如何促成中国思想文化界一次新觉醒。②以《申报》为例,说明九一八事变后办报理念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1-11-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梁启超曾在某报创刊号撰写《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申明了“去塞求通”的宗旨。下列报刊,符合梁启超办报“宗旨”的是
A.《昭文新报》B.《申报》C.《时务报》D.《戏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17年,一位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紧张的毕业季,得知《新青年》征稿,便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位学生是
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刘半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指出报刊的功能是“去塞求通”,“通上下中外”。张之洞在《札北善后局筹发<时务报>价(附单)》中评价《时务报》“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见增广见闻,激发志气。”由此可见,该报
A.揭开了国人办报的先例B.顺应了维新思想的宣传
C.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D.促进了共和思潮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