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20年,邵力子指出:“劳动者应该尽国民监督政治的天职。劳动团体也可以有政治的活动,但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这一言论出现的背景是(     
A.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024-02-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学者统计的1871—1909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书籍统计表。这反映,该时期(        
学科分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农学工艺制造军事科学船政、工程、矿学
数量21种37种23种28种41种30种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洋务派旨在学习西方技术
C.开始主动学习西学D.科学救国跃居为主流思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解释西方议院,认为议院成员主要由官员、富人和乡贤组成,其目的是下情上达,符合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这说明康有为、梁启超(     
A.缺乏对西方制度的正确认识B.存在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认知
C.秉承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D.具有跨时代的民主政治意识
2023-02-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九世纪末,中国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墨家学派的科技成就及“尚同”“兼爱”“天志”等学说之风,并用“西学墨源”说来解释它们与西方科技、民主议会制度、基督教的关系。这种做法(     
A.适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阻碍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D.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0年创刊的自由派刊物《自治半月刊》尽管对社会改造持改良主义的态度,但其发刊“宣言”声称:“世界上之所以有不平等不自由的事情,无非是为着有治者和被治者的阶级。”这反映出当时(     
A.阶级斗争理论成为共识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致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增强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6 . 五四运动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大师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撰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联合邓恩铭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并创办了《励新》学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廓清了很多青年学生的思想。这些活动(     
A.使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B.有力地批驳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D.为开展国民革命做好了舆论动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有为认为,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中国的面貌很快就能焕然一新,他说:“纪纲一变,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仇耻不难矣。”这可用于说明(     
A.维新运动得到统治者支持B.维新派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
C.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D.维新变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8 . 严复以“汉(朝)以前字法句法”翻译(天演论);马丁·路德将《圣经》译为德语时,收集、加工各种德语方言,译文中使用了大量民间遮语。二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为(     
A.从传统文化中源取智想B.语言通俗服务现实需要
C.追求古雅确保符合原意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互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了“合族救国”思想,他主张“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国外诸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该主张(  )
A.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B.旨在抵制“民主革命”思潮
C.意在敦促清朝实行新政改革D.助推了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2022-06-27更新 | 525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610次组卷 | 9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