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这旨在(     
A.鼓励和传播新文化思想B.缓和学校内部派系斗争
C.提高北京大学学术地位D.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九世纪末,中国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墨家学派的科技成就及“尚同”“兼爱”“天志”等学说之风,并用“西学墨源”说来解释它们与西方科技、民主议会制度、基督教的关系。这种做法(     
A.适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阻碍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D.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3 . 魏源主持编撰的《海国图志》出版于1842年以后,在东亚地区流传甚广,其“师夷长技”的观点不仅催生出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还启发了日本“和魂洋才”与朝鲜“东道西器”思想的产生。这可用于说明(       
A.东亚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B.《海国图志》启迪了东亚地区的近代化
C.东亚新旧势力之间的妥协合流D.东亚对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文化层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世纪70年代中期,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连续发表政论文章指出:“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也”“富国强兵之本,系于民而已矣”,倡导“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其观点实质上是对(     
A.传统民本思想的否定B.儒家思想的现实改造
C.西方民主思想的机械照搬D.洋务派所持论调的批评
2023-01-15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严复自英国留学归来后,初拜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学习古文,“欲博一第入都,以与当轴周旋”;后又用投士大夫所好的文字从事翻译工作,用古文介绍西方思想。严复的这些努力(          
A.推动了士大夫思想解放B.意在融合中西方文化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艰难D.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6 . 1920年创刊的自由派刊物《自治半月刊》尽管对社会改造持改良主义的态度,但其发刊“宣言”声称:“世界上之所以有不平等不自由的事情,无非是为着有治者和被治者的阶级。”这反映出当时(     
A.阶级斗争理论成为共识B.救国道路探索趋于--致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增强D.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马关条约》签订后,国人奋起变革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件是(     
A.戊戌维新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东南互保
8 . 林毓生教授一曾经分析: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借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与价值支援并辩解反传统运动,但是个人应当作目的,不可当作手段;个人的自主独立源于个人本身价值的体认遭到了曲解。这一分析的主旨是(     
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传统的运动B.个体主义在近代中国影响力有限
C.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实现个体主义D.新文化运动重视个体自由和尊严
2022-12-16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五四运动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大师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撰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联合邓恩铭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并创办了《励新》学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廓清了很多青年学生的思想。这些活动(     
A.使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B.有力地批驳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D.为开展国民革命做好了舆论动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旭麓曾评价某历史事件:“……已经越出康、雍、乾以来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它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举子士人的登场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更明显地标志着世风和士风的变化。”其中“士风”的变化指(     
A.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派参与内政改革
C.维新派掌握政治实权D.顽固派宣布实行“新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