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我国文坛打破了以往以战争为主题或以歌颂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出现了一批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关注人性的新作品。此时期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
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适应了国家文化建设需要
C.促进了文学领域“大跃进”D.加速了“左”倾思想的泛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评选变迁一览表(部分)

时期典型代表
20世纪50年代“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盐田大改造”孙华喜、“我国第一粒滚珠创造者”宋世发、“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他们无私奉献、团结苦干,树立了“不怕死不怕苦”的现金榜样,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20世纪6070年代“铁人”王进喜是这一时期劳动模范的代表人物,他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锤炼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20世纪8090年代一心为乘客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抓斗大王”包起帆、“当代愚公”李双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在时代浪潮中勇追先锋,通过劳动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与潜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科技力量。
21世纪初至今宇航员杨利伟、体育明星姚明、普通农民工张小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私营企业主永芝、百度员工“网络语音架构师”贾磊、拯救人民健康于危难之际的功勋模范钟南山、陈薇。他们以自身的勤奋与实干精神,坚定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前列,汇成一幅“劳动创造美”的生动图卷。

——摘编自王霖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4-15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如图是195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宣传画《青少年们积极参加小足球运动》,该宣传画
A.反映左倾错误蔓延到学校教育B.体现了人民教育事业发展要求
C.表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D.响应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2022-04-11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50年代末,"学习、劳动、锻炼三不耽误"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口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深入人心。这些现象反映出
A.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效显著B.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
C.科教兴国的战略深入人心D.科技水平决定教育价值取向
5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①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②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
③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顺利推进     ④“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根据玉米、高粱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先例,大胆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通过对470多个不同品种测交,直到1973年成功培育出南优二号,并试种、推广。由此可见,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观条件是(       
A.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B.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C.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航空航天发展大事简表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登月的第一人。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年,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太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93年,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根底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1994年,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16个国家开始建立国际空间站。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顺利对接。

——摘编自《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简史》等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2-02-10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9年,全国高校学生总数11.65万人,其中工科生3.03万人,占总学生数的25.9%。1951年,国家提出工科类高等院校调整方案。1952年后,全国高校学生总数19.11万人,其中工科生的数量6.67万人,位列各科学生数第一,占比34.8%。材料反映的事件
A.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与“双百方针”的实行有关
C.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D.导致高校文理科发展不平衡
2022-02-08更新 | 32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航天科技成果。据此可知
A.中国航天科技发展领先世界B.政府大力支持推动科技的创新
C.中国科技普及工作成效显著D.航天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10 . 如图是1957年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宣传画《锻炼吧,幸福的孩子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展示“一五计划”建设成就B.体现人民教育事业发展要求
C.表明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响应“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2022-01-24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