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文化不但是时代的产物,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和普罗塔哥拉对东西方丈艺的发展都做出重大贡献。

孔子普罗塔格拉
“《诗》可以兴(激发兴趣),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不学《诗》,无以言。”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民版教材

材料二

作品作者内容简介
《歌集》彼特拉克以热情的笔调褒扬了人的纯真的爱情
《论贪婪》波吉奥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财富,而不是为了拯救灵魂,“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即便是教士也是如此。
《论人类的美德与尊严》曼内蒂“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创造物塑造出来的”,而且赋予人以“伟大的本性”,并创造了这一世界交给人去统治与管理

——据孟广林《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

材料三   


《巴黎圣母院》                         《自由引导人民》                           《田园交响曲》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方“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较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

材料四   老舍与《茶馆》的故事就是一卷中国现代文艺史的缩影。


(1)结合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分析比较孔子和普罗塔哥拉的主张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给材料中的一组图片配上恰当的标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文艺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茶馆》曲折发展历程。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发展当代文艺问题的看法?
2021-08-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年12月,前苏联最高苏维填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该法律规定:中学修业年限由10年延长到11年,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由7年延长到8年;学校大量增加生产教学和劳动时间,并兼施职业训练;高等学校优先招收有两年以上工龄的青年等等。这次改革加强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但开始暴露出严重的缺点:生产劳动时间过多,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学校中由于缺乏必备条件,组织生产教学和职业训练遇到困难。改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张耀源《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材料二   50年代初,采取“一边倒”、“以俄为师”的方针,模仿苏联教育重建新中国教育制度。从教育理论到学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教材、方法等各方面对“苏联经验”系统地全盘移植。为了适应工业化需要,加速培养专门人才,从1952年开始,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其基本特点是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紧密相连,国家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

——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5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发展的背景。
(3)结合苏联教育和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改革,谈谈对今天教育的启示。
2021-06-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曾经有这样一位华人同胞说:“自己定居生活在外国多年,海外华桥同胞总是受到西方国家不公平对待或者冷眼相看;1964年10月16日之后,西方国家民众对待当地华人同胞另眼相看,这位华人敢于在西方国家中骄傲说出“我是一名中国人”,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
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进入轨道D.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4 . 1953-1957年,新中国实行了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
A.中国教育受意识形态影响B.教育改革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C.中国教育体系的科学完整D.经济状况制约基础教育发展
5 . 据下表可以推断出(     
1958年苏联故意拖延履行核协定中国提出“全民办铀矿”“大家办原子能科学”的口号
1959年苏联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能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中国已经在“全民办铀矿”的过程中获得了土法炼铀的经验,“大家办原子能科学”也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
20世纪60年代苏联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中国进入完全自行研制原子弹的历史,并于1964年实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向科学进军”口号具有前瞻性B.中国人民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C.“大跃进”制约了科学技术发展D.中国原子能发展受制于中苏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总方向,这一方向体现了其质的规定性:“文艺为人民服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适应人民理想和实践利益的需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大利益。其质的规定性主要反映了
A.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时代性B.纠正文革“样板戏”的紧迫性
C.执政党在文艺上的决定性作用D.对“双百方针”的修正和发展
7 .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百花奖只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因为
A.由观众投票产生B.向大众推广电影的需要
C.纪念“双百方针”D.周恩来总理的特意指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期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各出版机构遵照标准自编课本;官方虽不断推行统一教科书,但统一教科书编写科目残缺且没有形成专门发行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掀开了我国教材编写事业的新篇章。以解放区的教材制度为依据,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1950年,作为教材编写专门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人教社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文化教育方针和“各科教材必须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参考苏联,编写完全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新教科书”的编辑方针,组织大批专家开始重新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

——摘编自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020-12-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6年,老舍的《茶馆》、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等优秀文学作品相继发表,文学创作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留会演,20多天演出的节日有360多个,这一现象
A.是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成果
B.体现了毛泽东“百家争鸣”的方针
C.说明了当时“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的盛行
D.受到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