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9-01-30更新 | 4656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绵阳市梓潼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2 .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019-01-30更新 | 150次组卷 | 4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019-01-08更新 | 1366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018-03-23更新 | 513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人民画报》是以“大国脸谱,人民记忆”为宗旨的国家级摄影画报刊物。下图为《人民画报》1983年十月刊的封面人物,身着红色上衣的北大女生带着耳机正在聚精会神的进行外语听音练习。这一图片可以用来研究

①恢复高考后学生的学习生活
②服装逐渐改变灰蓝色调为主
③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英语学习
④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外语人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 . 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是我国当时
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
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
2017-02-23更新 | 636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2016-12-12更新 | 481次组卷 | 3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A.体现了“二为”要求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