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领域发展情况统计曲线图,曲线图所反映的主题应是
A.建交国家数量B.科技成果数量C.高校在校人数D.全国粮食产量
2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020-12-11更新 | 440次组卷 | 10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雅安天全中学高二上第14周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已由工业经济时代大量消耗原材料、能源和初级劳动力为代价转向以创新型技术与颠覆性知识的创造与聚合为支柱。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中国政府(        )
A.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B.制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加快引进尖端科学技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下图中的数据信息,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978—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的统计图
A.我国已实现普及高等教育B.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高等教育类型呈现多样化D.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5 . 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D.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2019-08-20更新 | 610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C.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7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C.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
D.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2019-01-08更新 | 394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019-01-08更新 | 1369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10 . 到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某师范大学一个文学班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B.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
C.“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D.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