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2 . 1951年,发生了关于戏剧发展的争论。有人主张全部继承京剧,有人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还有人就京剧和地方戏谁为主的问题进行了争论。对此,毛泽东提出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B.“百家争鸣,自由发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文艺为人民服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2017-11-23更新 | 48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
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6 . 1953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据此判断,这主要针对当时山西
A.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B.“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D.“样板戏”占据了戏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