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2017年4月20日,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完成我国运载火箭从“载星”到“载人”再到“载货”的又一次飞跃。回顾建国后运载火箭的研究成果,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成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②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③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④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文革”时期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念的喜爱。新中国的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这一现象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
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
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
6 . 流行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
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
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
2017-02-23更新 | 636次组卷 | 15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   

①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③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④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9年9月27日,侯仁之几乎是踏着建国大典的鼓点返回北京。10月1日,侯仁之作为燕京大学的代表,出席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政治待遇,是新生的共和国对他的接纳和肯定。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二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三 我们如果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情感。……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离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杨绛《我们仨》
(1)上述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选择对新中国意义何在?
(2)上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人格魅力
10 . 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这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的方针
B.“百家争鸣”的方针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2016-11-27更新 | 39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