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D.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2022-01-09更新 | 295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21年9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保障三位航天员安全“回家”,我国在近5万平方公里的着陆场区部署了三位一体的常急兼备搜救力量体系,构建了200多种应急预案,组织了两次直升机分队空中通信联调及空地协同搜教训练。材料说明我国
A.通过航天实验提高了通信技术B.成功实现了航天员的安全返回
C.以强大的国力保障了航天探索D.已掌握了探索月球的技术基础
3 . 有文章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我们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B.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
C.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022-01-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7年,朱光潜积极投入到关于美学思想“批判”的论争,既不隐瞒或回避自己过去的美学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不正确的批判,促进了美学究空前普遍地蓬勃发展。这种现象
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D.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 1951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提出了“力争10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加强对农村初级教育的普及与投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农村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构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基本扫除了农村的文盲
C.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D.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
2022-01-0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日本确立“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欧共体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前苏联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等。1986年,邓小平根据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的建议,亲自批准启动了“863”计划,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主题项目作为研究发展目标。这表明,“863”计划启动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家的推动B.高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
C.冷战对抗加剧D.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7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名为《帮助妈妈学文化》。该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A.女性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B.重视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
C.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D.教育模式借鉴了宗法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发文,鼓励毕业的中小学生从事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劳动观。2015年教育部把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这表明新中国的教育
A.与时俱进并顺应时代需要B.培养了社会急需人才
C.注重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2021-11-11更新 | 32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隆平,1930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他选择农业报国,源自袁隆平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袁隆平不怕辛苦、淡泊名利,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自主创新之路。袁隆平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科学人才,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改编自周勉、袁汝婷《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体现的科学精神。
10 . 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这表明“这次爆炸”
A.直接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B.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C.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D.促成了多极国际格局的形成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