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3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演变实质上反映出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3 .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变化(       
A.推动了儒家与道家的相互融合B.意在削弱地方权力维护国家统一
C.是社会发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D.是为了提升先秦儒学的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内容可知(  )
班固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俭恭以济斯民。
司马贞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司马光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A.三位史学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B.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有悖历史事实
C.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D.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
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
2.7%15.7%32.3%30.3%
A.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B.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D.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6 . 汉朝以“孝”治天下。汉武帝时“初令郡国举孝廉一人”,以后成为制度。在基层乡官则设立“孝悌”管道德教化。汉武帝这一举措主要基于
A.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B.儒家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
C.对后世产生积极的影响D.要治理国家首要的是行“孝”
7 . 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皆自仲舒发之”:国立太学早已有之,州郡立学校推广文翁治蜀经验;儒经立博士官始自文景;重用“文学”之士始自严助、司马相如等,且多非“醇儒”;儒者为卿相自公孙弘始,其学“兼儒墨,合名法”。这说明
A.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B.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
C.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1-06-15更新 | 1051次组卷 | 1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如表是西汉皇帝颁布的部分“罪己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皇帝
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史料来源
武帝1总结失政《汉书·西域传下》
宣帝2地震;总结失政《汉书·宣帝纪》
元帝5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元帝纪》
成帝4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成帝纪》
A.权力受到严重威胁B.倡导“无为而治”
C.自省意识非常浓厚D.崇尚“天人感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刘向《说苑》云:“伯俞有过,其母答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日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右图为东汉画像石——伯俞泣杖”的情景,右持杖立者是伯俞母亲,左跪地以袖掩面拭泪者是伯俞。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绘画是推行教化的主要方式B.儒家学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C.人伦秩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D.石刻和文献记载均可互为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2020-10-24更新 | 124次组卷 | 3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