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出现的灾异和祥瑞预示着天对人(君主)的谴责和嘉奖。他希望通过上述思想的践行,最终达到“屈君以伸天”的结果。董仲舒上述言论(     
A.重建儒家道德秩序B.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C.制约君主专制权力D.宣扬“三纲五常”理论
2 . 东汉灵帝嘉平四年,朝廷下令,把经过官方审定的经书,刊刻在石碑上,立于洛阳开阳门外的太学内讲堂前。据此判断合理的是(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私学的发展
C.学习儒学有了标准范本D.造纸术尚未改进
3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2023-03-03更新 | 214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汉武帝时设置太学,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到西汉末期,太学拥有超过三万名学生,就读太学成为当时一条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的地位上升B.重视学术研究
C.统治者以文治国D.注重官员选拔
2023-02-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朝建立后,统治者崇尚法家学说;汉初,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汉武帝统治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这说明秦汉时期(     
A.学术思想异常活跃B.主流思想与政治统治相关
C.文化专制有所弱化D.尚未实现学术的高度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自汉武帝时期开始,研习儒家著作成为新时尚,就连汉昭帝也自称通《孝经》《论语》和《尚书》等典籍。这反映出( )
A.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强化B.儒家经典著作得到普及
C.儒学日益脱离广大民众D.儒学政治地位明显巩固
2022-11-0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逐渐建立起一种以儒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治国模式,此后每一朝代的封建统治者在取得政权之后总是不断地扩大太学的规模,逐步建立并完善官学教育体系,使其成为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主要场所。汉代学校教育实行“分经授诸生”,汉武帝时在太学里置五经博士,儒生以传习、阐释“五经”为业,经学开始形成,学派逐渐繁荣。

材料二   唐代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以及弘文馆和崇文馆等,且四门学准许“庶人之俊异者”入学。唐宋以后,不仅汉族统治者在学校教育中重视传承以儒家经学为主的中华文化,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对此格外重视,并在学校管理和救学方面制定了颇为周详的规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栗洪武、陈磊《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并简析唐宋以来古代学校教育获得发展的原因。
2022-09-26更新 | 455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材料中“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     
A.推行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焚书坑儒;推崇黄老之学
C.推行郡县制,推崇黄老之学D.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