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智者见祸福远,其知利害蚤(早)……是故木已生而火养之,金已死而水藏之,火乐木而养以阳,水克金而丧以阴,土之事火竭其忠。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老子B.邹衍C.韩非D.董仲舒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并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阅读材料一,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官吏选拔和统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并概括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创新,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地位。元朝对吐蕃和台湾是如何管理的?

3 .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

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
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4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则,他希望重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1)依据材料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和途径,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及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2022-10-1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五经”的流传
2022-10-10更新 | 190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平行班)
6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包括儒家在内的各学派都留下了大量典籍。然而,到了汉初,年轻的儒家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只能将老儒背诵的经典记录下来,然后再加以学习。经典遗失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乱B.年代久远C.儒学衰落D.焚书坑儒
7 . 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如果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甚至可能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一国两制”使香港重新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尽管它保留了另一种制度。

——摘引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朝“从制度层面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列举汉武帝实现思想一统的举措,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3)指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事例。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为“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所做的努力。
2022-07-12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思想派别及作品数量。该时期是(       

派别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数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儒学独尊地位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   ②确立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③实行盐铁官营   ④设立五经博士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 . 某思想家指出“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因此他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