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学者认为,西汉中期,循吏群体在发展壮大。循吏在地方行政中以德治为本,坚持“教化而后诛罚”的原则,对无孝义者“以礼让化之”,让其“感悟自革”。循吏的行政实践(     
A.促成儒学取得正统地位B.体现了儒表法里的特征
C.适应国家治理方式调整D.推动了宗族势力的发展
2023-03-14更新 | 50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4月段测(二)历史试题
2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2023-03-03更新 | 214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空中课堂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4 .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则尊崇儒学,两者的根本着眼点都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022-01-12更新 | 241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旨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B.极大地受到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C.摆脱了传统“家国同构”观念束缚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时代需求
2022-01-05更新 | 773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上者五六百户”,到文景之时,“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汉初思想文化的混乱,黄老思想以“无为”为基调,导致政府处理问题时,不得不依靠法术。同时大量食客游走于诸王之间,思想得不到统一;地主豪强“众其奴婢,多其牛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致使“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汉初匈奴越来越猖獗,“汉文帝十四年,单于十四万入萧关、杀北地都尉,虏人民畜产甚多”,“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掠甚众而去”。对于这些问题,汉初诸帝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没有一种全新的政治思想做指导,因此缺乏有效的对策。日趋严重的内忧外患急需变无为而治为有为政治。

材料二   此时的儒学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具有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合理部分,因此,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法制国家的基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1-12-1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5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8 . 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作为官定的课本,颁行全国;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规定为科举应试的标准。这些举措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促进了官方教育的兴起
C.重建了儒家的信仰理论D.强化了儒学的政治功能
2021-06-0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 .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2021-05-17更新 | 669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