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内涵
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
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
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
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
2022-02-09更新 | 165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不准民间私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禁止百姓抄写或刻印法典。因此,民间法律教育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积极参与说经解律,他们对法律的注释也逐渐具有了法律效力。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徒、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

——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美国的法律教化重视学校教育,采取情境模拟、案例教学、社区参与等方法,注重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同时将法律教化与公共文化设施相融合,许多城市能看到宪法广场、宪法公园、警察博物馆、犯罪博物馆等专题法律教化设施。民众随时可以接触和感受法治,将法律与个人的自由、权利紧密结合,增强法律在公众心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摘编自范沁芳《美国的法律教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法律意识,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法律与教化方面古代中国与美国的不同之处。
2022-01-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据此可推知,儒学的传播
A.使得法治思想被遗弃B.使边疆地区完全得到了汉化
C.使各族生活方式趋同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在汉代则上升为“独尊儒术”的国家统治思想。这一变化说明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代儒学
A.大力提倡纲常伦理之说B.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精华
C.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皇权统治
6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根据《新全球史》一书的讲述,摘录形成以下表格:

特点观点
儒家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
道家道家学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思考和内省上,希望借此理解统治世界的自然法则,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不再参与他们不懂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的话,就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法家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材料二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1)请你根据材料一整理结果,继续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右面部分。
(2)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在以后中国古代王朝中经常被统治者借鉴。请以西汉王朝为例,简要说明统治者是如何利用三家思想治国理政的。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2020-11-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7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20-11-04更新 | 113次组卷 | 6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2020-09-21更新 | 120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初年,赋作家主要分散在地方,如以梁孝王为中心的梁园文学群体、以淮南王为中心的淮南文学群体等。武帝以后,赋作家们则开始涌向京都。这主要是由于
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B.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
C.王国数量日益减少D.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
10 . 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
C.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
2020-06-10更新 | 119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