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75次组卷 | 66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894次组卷 | 208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无为而治B.崇尚节俭C.轻徭薄赋D.民贵君轻
2019-03-18更新 | 2664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大纲卷)
4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2019-01-30更新 | 1933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2019-01-30更新 | 2466次组卷 | 72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019-01-30更新 | 10229次组卷 | 168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1卷)
7 .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2019-01-30更新 | 147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
8 .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019-01-30更新 | 3017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
9 .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2019-01-30更新 | 2620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福建卷)
10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398次组卷 | 145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2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