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有学者研究,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当时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还对地质学化石、宇宙起源、大地自转、日食与月食等问题都有见解阐述。于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其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已摒弃天命的绝对权威
C.生成了“为往圣继绝学”的口号D.植根于“格物致知”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2022-10-28更新 | 283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检测三文综历史卷
3 .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022-03-01更新 | 1277次组卷 | 156卷引用:2010年辽宁大连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卷(文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走向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伦理
2021-12-09更新 | 215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5届辽宁锦州高三质量检测02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儒学走向世俗化
2021-11-22更新 | 468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建平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7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8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2021-09-25更新 | 382次组卷 | 140卷引用: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上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ニ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瓷器成为文学艺术传播主要媒介
2021-09-08更新 | 976次组卷 | 6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2021-09-04更新 | 26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暑假验收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