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儒、墨、道、法、阴阳等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总结了上古以来文化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局面(     
A.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B.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
C.不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D.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023-04-19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选必3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2022-06-08更新 | 8941次组卷 | 67卷引用:第一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1唯物史观-【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认为,“人”是域中“四大”之一,是“三才”之一,人能凭借道德和智慧“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逐渐确立
C.知识分子主导国家命运D.人文精神得到一定程度弘扬
2021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对儒的释义与探源,史学界大致有以下四种争论:一是史官说,即儒出于祝史;二是术上(士)说,即儒出于术上;三是职业说,即儒出于职业;四是地官说,即儒出于司徒。四种争论都认为儒(  )
A.熟悉各项技能B.起源于战国时期
C.拥有专业特长和文化知识D.属于统治阶级
2021-06-11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新教材2019)-专题05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
A.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C.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D.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
2021-03-15更新 | 223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二人教版历史试题(B卷)
6 .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020-12-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7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该时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深刻影响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属于该时期的中国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佛教、兼收并蓄
2020-12-01更新 | 244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二人教版历史试题(A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编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

材料二   《诸子百家关系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逐步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0 .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B.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2019-07-23更新 | 30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9年8月19日 《每日一题》必修3——“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