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老子主张“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墨子提出“乐愈繁,治愈寡”“圣王不为乐”。这反映出
A.社会转型促进了音乐发展B.音乐审美折射出政治理念
C.思想争鸣促进了文艺繁荣D.音乐教化功能被充分发挥
2 . 古代中国民本思想

材料一   从政治层面来看,周初统治者对商代天命神学观进行改造,宣称天命并不是永远眷顾商族,天只眷顾有德的统治者。……老子与孔子的重民思想开始体现在具体的为政措施上,《孟子》“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强调一切行动都要以民意为基础。……在孔子的眼里德是君主仁厚,在孟子的眼里德是君主要行仁政,但德都不过是对君主的一种人格要求。然而周朝的政治实践表明,人民对于君主德的要求往往只是一厢情愿,因此不少思想家对于君民关系、甚至政治制度进行反思,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荀子指出“汤武非取天下也”,“桀纣非去天下也”,君在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代天治理人民的代理人而已。正是基于这些思想,人民通过非常措施,把君主推下台,另立新的君主就是正当的行为。《左传》“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便是这些思想的反映。

——摘编自侯荣华《从政治角度看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儒家民本思想在理论上最致命的一条是以“治权在君”作为最基本的政治价值,以“贵贱有等”作为最基本的制度原理,从来没有明确提出过“治权在民”的思想。用今人的尺度衡量,这种坚守等级法则的“以民为本”,即使原原本本地得到落实,也不成其为名副其实的“以民为本”。儒家民本思想所设计的理想政治模式属于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专制政体”范畴,其根本特征是将最高权力归属于一位大公无私的王者,这种理想化的王者在人世间无处寻觅。儒家民本思想以规范性思维作为其显著特征,并以调整政治关系为其主要功能,而各种规范性,限定性、制约性的因素通常会与当权者的切身利益发生冲突,因此当权者背离民本思想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民本思想是封建时代公认的政治准则,在发生政治危机时,这类现象尤为显著。那些欲保帝位的人总是以“敬天畏民,与民更始”为修饰,那些谋夺帝位的人总是以“顺天应人,吊民伐罪”为口实,那些夺得帝位的人总是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为标榜。

——摘编自张分田《关于儒家民本思想历史价值的三个基本判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民本思想在政治层面上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不能得到全面实现的原因。
2022-05-23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部分校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儒商和儒商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商初步形成,儒商文化随之出现;宋代儒商得到新生,儒商文化开始复兴;明清时期儒商发展走向兴盛,儒商文化成为主流商业文化。传统儒商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商把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相整合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儒商文化为当代儒商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材料二   传统儒商奉行儒家仁学思想,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对其加以阐发,以仁道和仁爱作为商业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儒商特别重视义利之辨,主张在以义为先和为本的基础上取利和求利,强调公利优先,反对唯利是图。宋代以后诚信作为儒者的德行要求开始被商人吸收内化,对其加以发展并付诸实践,成为规范商业经营的伦理准则。儒家经典《大学》所说的“苟日斯,日日斯,又日新”,充分体现出儒家勇于追求和锐意创新的精神,这种思想为传统儒商所吸收和秉持,形成儒商本于天道的创新进取和永不言败的职业精神。儒商“好儒重文,倜傥有儒者风范;其人孝友礼让,仁义慈善,重族谊、乡里、故旧,恤孤弱,厚人伦,好善乐施,急公好义,热心社会公益活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徐国利《中国古代儒商发展历程和传统儒商文化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儒商文化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商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说明儒商文化的现实意义。
2022-04-27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四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文段中“结草报恩”可以说明
A.春秋时期战争动乱不断B.当时交战不受周礼约束
C.当时社会报恩现象普遍D.作者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中指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战国后期的荀子在《富国》中也说:“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两者观点的共性是(       
A.民本与君本思想的统一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C.富国与富民的辩证统一D.主张发展经济维护君主专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位。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一切的准绳。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的理性主义在17世纪传入欧洲后,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洛克的学生沙夫茨伯里伯爵就曾表示:“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子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理性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说明原因。
7 .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据此可知,二者都
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
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