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列子杨朱》提到古时的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这在战国时期的上流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儒家、墨家等学派都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其中,墨家学派批判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应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B.节用、节葬C.兼相爱、交相利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同学在研究战国时期诸子思想时找到这样一些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与上述名句相对应的学派按顺序应该是
A.儒家、道家、法家、墨家B.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道家、墨家
C.道家、儒家D.儒家、法家
2021-05-08更新 | 230次组卷 | 3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
(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著名学者梁启超在论及先秦某一流派思想时指出:其意谓道德与实利不能相离,利不利即善不善的标准。若此,吾得名之曰“义利一致观念”。据此可知,这一思想流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6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针对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新兴的士阶层提出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有(  )
A.仁政、隆礼重法B.逍遥自由
C.兼爱、非攻D.中央集权
2021-01-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嘛。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儒墨法道B.道儒墨法C.儒法墨道D.道墨法儒
2020-12-21更新 | 258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最讲“爱”的莫过于墨子,誉之为“世界平等博爱主义第一大家”,这是因为墨子的主张
A.代表手工业者的利益B.倡导主动地爱护别人
C.强调爱不分厚薄亲疏D.强调各国要和平相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     
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
2020-11-20更新 | 18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这一人才观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主张不谋而合
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C.“非攻”D.“尚贤”
2020-10-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