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2 . 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     
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
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
2023-05-02更新 | 55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董仲舒结合阴阳家的五行学说、法家的刑法学说以及道家的气论学说,重新构建了将天道、王道、人道融为一体的“天人感应”学说,人们称经他改造后的儒学为新儒学。董仲舒新儒学(       
A.具有明显世俗化色彩B.延续了黄老无为思想
C.与孔子学说立场一致D.适应了集权统治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先秦原始儒学注重双向性伦理,虽有“尊尊”之等级,实无“尊卑”之贵贱;汉代儒生推崇《左传》深于君父之义,以秦制律令体系的“尊卑”取代了《春秋》的“尊尊”。这反映出西汉儒学(     
A.背离了儒家思想传统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完善了纲常伦理体系D.肯定了秦朝的政治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学继承了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希望统治者实行仁德之治,善待、关爱民众。同时,他主张富民、惠民,提倡“仁者爱人”说。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理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观点。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中又一个核心理念。孔子提出“身”“家”“国”相统一的和谐关系,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顺序,达到“天下平”的目的。孟子主张“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了和谐理念中的善治和秩序良好。荀子积极倡导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其政治和谐思想的核心是“隆礼重法”,他把“和齐百姓”、人民安居乐业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李森《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和谐发展思想》

材料二   刘邦统一天下后,国家残破、经济凋零,内有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控制着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外有北方强敌匈奴伺机骚扰。这种局面决定了刘邦在建国之初,既不能用法家思想治国,又不能用儒家思想安邦,只能选择黄老之术。汉武帝即位之日,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性,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他对内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对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国家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而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黄老之术“出世”的性质和“无为”的取向,与其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于是他必然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

——摘编自樊海永《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的核心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求自身的长足发展,儒学迄今已兴起三次较大的复兴运动。第一次复兴在汉代,确立了儒学作为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官方哲学的地位。第二次复兴在宋代,这次儒学复兴运动既消解了佛学对儒学的威胁,亦消解了由于唐末五代的道德沦丧所造成的文化意义危机,重新确立了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地位。第三次复兴在二十世纪初,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一定程度地消解了西学对儒学的威胁,某种程度上确立了儒学的普世价值。

——蒋国保《儒学三次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汉继绝学,既是汉承天命的有力佐证,也是汉代儒学的自我定位。此后的儒学史叙事中,这一模式反复出现,典型的如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南宋理学对佛、道的回应等。在这种“绝学——复兴”的古典道统式叙事中,儒学彰明了自身独立于古代王朝兴废的内在价值——自秦至清,虽然王朝权力可以如秦时那样对儒学传承造成一时的破坏,但作为关乎天道的传承之学,灭儒便等于不能“得道”,不能“得道”便不获天命,不能长久。

——李梅《古今中西视域中的“儒学复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三次复兴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三次儒学复兴运动的共同特点。
2022-07-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董仲舒认为,人和天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如果自然界发生了灾害,这就是对人间的警告,如果不去反省改正,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衰败。由此可知,“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     
A.借助自然强化皇权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宗教迷信盛行一时D.儒学仁政民本思想
2022-07-12更新 | 466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江苏徐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汉时,只有年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在执行死刑前须交由皇帝审核。《魏书》记载:“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惧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这表明
A.地方官员权力不断收缩B.封建政府行政效率降低
C.封建司法体系日益健全D.儒家思想影响刑罚实施
2022-04-23更新 | 328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代之前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是自然事物及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而到了汉代,一些“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为人淳厚”“视民如子”的官吏也成了民间信仰的对象。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改革
C.主流价值观的变动D.君主专制的加强
10 .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日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对儒学发展或主流地位的确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是
①董仲舒②朱熹③王守仁④康有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