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董仲舒就对六艺之科的态度而言,与李斯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截然相反,但其思路如同—辙。二者“思路如同一辙”是指
A.通过禁绝异端达致思想一统B.糅合百家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C.借助儒法结合实现君权巩固D.矛头指向道家改变无为局面
2 . 汉武帝时代,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起用文学儒者至数百人,实现了所谓“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历史性转变,以上做法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儒土成为文化史的主角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统治
C.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D.大一统的局面得以形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根据时代需求,以先秦孔、孟、荀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吸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诸家的思想,以性善情恶的人性论为基础,大力推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价值观教化,形成了适应当时国情民性的新型价值系统。汉宣帝自称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既是刘汉王朝的内心直白,也是对董仲舒构建礼法合用治国模式的肯定。

——摘编自李宗桂《董仲舒思想历史作用之我见》

材料二  佛道理论的精细化充分暴露了儒学的内在弱点。如何完善自身以及重回学术的至高地位,这成为儒学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使命。朱熹认为“释、老之书极有高妙者,句句与自家个同”,而现存的礼书对古礼删削颇为有限,难以通行至民间。有感于此,朱熹便以司马光的《书仪》为底本,复加删削,成《朱子家礼》一书。

——摘编自楼含松《中国历代家训集成》

材料三  顾炎武作为先锋性的代表人物反对“空谈之学”,力倡以“修已治人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顾炎武主张人的内在本质即为“人道”,“人各有私”,“有私常情”。在顾炎武看来,“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摘编自许苏明《顾炎武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董仲舒儒学相比,朱熹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4 . 自西汉建立至汉武帝以前,选拔的人才有黄老、法家、刑名、纵横之士,当然也不乏儒者。士子的学习各有所宗,如晁错“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主父偃“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这反映出当时
A.思想大一统尚未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恢复
C.中央严格控制选官权D.人才选拔方式多元化
2022-02-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出身贫寒,例如颜回,《论语·雍也》记载说颜回居住在“陋巷”,只靠一碗饭、一瓢水维持生活;又比如仲弓,他的父亲很贫困,家里连一小块地也没有;另外还有子路等人也都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但孔子并没有因此而拒绝收他们为弟子。

——摘编自陈顺珍《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汉武帝兴办官学,但并未使私学停止,相反,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发展。许多硕学名儒,在未从政或任博士之前,一直从事私人教学,还有一些已经为官者仍然从事收徒教学之事。汉代私人教学从形式上分为“蒙学”或“精舍”(或称精庐)两种。蒙学即童蒙的地方,也就是启蒙教育。精舍是私人专门建立的教学基地,由当时的经师大儒创办,这种私学兴起于西汉,到东汉时特别兴盛,其普及程度在古代史上空前。精舍的学生都比较多,少则百十人,多则千人以上。

——摘编自曹新洲《汉代社会教育》

材料三   书院教育与理学传播的结合,是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实现的,为了“能使学者视效而信从”,成为儒学发展的关键,因而理学自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师道,重视通过教育讲学在民间传道。而书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倡导的自由讲学,为朱熹、吕祖谦等人的学术辩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南宋时期书院重视道德完善与人格教育,理学家制定了书院学规,如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强调求学的目的在于正已、修身,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理学家的“弘教化”和“广设庠序之教”,使人才“继踵而出”,更重要的是可以“正以民心”,以达太平盛世之目的,于是官府大力支持书院建设,并逐渐将其纳入官办学校系统。

——摘编自王晓龙《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与书院教育的关系。
6 . 司马迁认为汉初大儒贾谊“明申、商”,精于法家学说。晁错是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曾习申、韩刑名之术,然而也师从故秦博士、齐人伏生学《尚书》,是《今文尚书》的传人,据材料可知
A.汉初思想为新儒学奠定基础B.汉代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C.汉初采用儒法并用治国理念D.儒家和法家的思想趋于一致
2022-01-08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韩非子把“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作为“天下之常道”。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二者思想均
A.是对法家思想的弘扬B.促进了国家完成统一
C.对君主专制统治有利D.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两汉时期,君臣“多遇灾而惧”。汉成帝时,地震、雨涝接踵而至,大司空师古上书“不敢言乞骸骨”而言 “臣之大罪”。至东汉被罢官者,太尉28次、司空23次、司徒11次,其因多日食、地震、疾疫;遇灾即罢免将相大臣逐渐成为封建王朝的一种定制。这一状况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的“神学化”B.官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问责制度”的逐渐完善
9 . 汉武帝时,已有部分文人在对灾异事件的记录中蕴含对朝政的讽谏;汉宣帝时,儒生对自然灾害的解读为皇帝诛杀权臣提供了借口。由此可知,汉武帝以来
A.批评时政成为儒生的追求B.天人观念影响政治生活
C.儒学成为限制君权的工具D.封建迷信思想走向僵化
10 . 东汉班固苦心经营西域30年,但他功成后却只求归葬故土,不带走一兵一卒;东汉末年,参与平定黄巾军的名将皇甫嵩完全可以拥兵自重,却仍“夙夜在公,心不忘忠”,回到长安,放下兵权。这些史实体现了
A.君主权势的威慑B.地方豪强的制衡C.中央集权的制约D.儒家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