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武帝时期一妇女改嫁,有官员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改”,董仲舒则根据《春秋》之义,指出“大死无男,有更嫁之道”。最终司法部门判该妇女无罪。据此可知(  )
A.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B.儒学思想渗透到司法领域
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2022-03-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西汉时,儒家以外的学者,不仅可以公开教授、治学,而且有不少人进入宫廷为官,如武帝时名臣汲黯、司马谈,都是治黄老之言者……武帝所倚重的大臣,如张汤“舞文巧以辅法”、公孙弘“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这反映了当时
A.统治者治国理念的实用主义倾向B.儒家思想具有普适性
C.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仍持续存在D.各学派思想的趋同性
3 . 鲁迅说,孔孟之道是御用文人经过梳妆打扮过的孔夫子,他们就是以这套思想来束缚统治人的,(孔孟之道)是思想专制的工具,回顾中国历史,可以看到历史就是这样的。符合此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打倒孔家店”
C.《孔子改制考》D.“万世师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化”一词在董仲舒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他指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反复强调:“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政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而“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摘编自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

材料二   “二程”关注国家前途,强调“帝王之道,教化为本”,多次直言上疏,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皇帝,提出“格君心之非”“王道治国”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治理模式。程颢认为“得贤才为本”,请求皇帝兴办学校。在官吏的德才关系问题上,“二程”强调修己之道,以德为先。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还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妇女观。程颐指出,圣人虽然崇尚道德教化,但是也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

——摘编自丁静《二程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与“二程”教化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评“二程”教化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博士源于战国,其职能是教授弟子、参政议政等。汉初的博士来源于诸子百家,到汉武帝时仅置“五经七家博士”。这反映了当时
A.博士地位上升B.主流思想变化C.礼制观念淡化D.文化艺术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将孔子与诸侯一起列入“世家”,老子、孙子、韩非、苏秦、扁鹊与人臣一起列入“列传”,而墨子仅二十四个字述及。这反映出,当时(  )
A.正统思想已经形成B.底层民众受到歧视
C.思想流派异彩纷呈D.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秦朝在县、道设有宗庙,秦的县、道庙与西汉郡国庙共同构成了秦汉地方宗庙制度。与儒家经典中的“周礼”理想相对,秦汉地方宗庙制度是一种“秦制”,宗庙具有公私二重性:“周礼”之宗庙由“私”而“公”,“秦制”之宗庙以“公”摄“私”。西汉郡国庙与“祖宗”庙号、公共领域的“功德”有内在联系。地方宗庙具有国家“公庙”的性质,是面向吏民的公共礼仪空间,与秦汉国家结构之变迁息息相关。

——摘编自范云飞《从“周礼”到“汉制”——公私视角下的秦汉地方宗庙制度》

材料二   儒家理想中的家国关系,是由内而外、由家到国的,把天下之“公”拟制为一家之“私”,进而在“私”的基础之上推衍出“公”的秩序。而宗庙在构建此秩序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西汉元、成之世,儒家官僚阶层兴起,他们以经典中所载的“周礼”作为国家理想制度,改造秦汉相承的“秦制……西汉中晚期的儒者整合“周礼”与“秦制”,最终造就“汉制”,可谓是中国古典国家礼制的第一次大融合。这次融合不仅奠定了汉唐间国家礼制的基本格局,还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定下了一个基调。

——摘编自林聪舜《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地方宗庙制度的特点和汉代演变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宗庙制度演变的影响。
2021-10-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董仲舒认为德治与刑罚在治理国家时如同四季有寒也有暑,统治者应该“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执其权以正其臣”。董仲舒意在强调治国应
A.通过道德教化民众B.实行大一统统治
C.稳固儒学独尊地位D.法治与教化并重
9 . 有学者写道,直到“西汉文景时期,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当时一些儒家学者和大臣站出来,批判法家学说和秦朝的法治政策,警告汉朝皇帝,秦朝的老路走不通”。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意在
A.批判秦代严刑苛法的恶果B.阐述文化“大一统”之必要
C.践行“无为而治”的要求D.推动儒学教育官方化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中期后,一遇到重大灾害,皇帝往往主动要求官员大胆批评自己的施政方针,官员则响应号召,上书揭露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这些批评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皇帝生活作风问题、皇帝用人问题和内外政策问题。这种现象在当时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表明君权受到了严重制约
C.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D.深受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