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董仲舒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这一认识
A.神化了君主的政治统治B.背离传统的民本思想
C.反映了民众的迫切愿望D.有利于树立君主的威信
2021-09-19更新 | 50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研究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使黔首自实田”、犁壁和犁耕法、“推恩令”、董仲舒,等。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②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③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④封建统治思想基本成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 古代治国思想

材料一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说明该理念是如何应用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思想的原因。
4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角度1: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角度2: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角度3: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
2020-12-07更新 | 830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成为新儒学的基础B.法家学说是西汉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略
C.儒法两家思想内容逐渐融合D.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
7 .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
A.加强了地方的监察B.削弱了丞相权力
C.有利于思想的统一D.增加了政府收入
2020-09-12更新 | 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其中,与汉武帝相关的措施是
A.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文字和货币
B.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思想上尊道、礼佛、崇儒
D.平定三藩之乱,将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9 .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

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 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 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 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 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2018-09-30更新 | 753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