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2022-12-16更新 | 232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内涵
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
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
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
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代有一案件: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不胜其忿,自告县官。董仲舒断之曰: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於义已绝矣。虽杖甲,不应坐。材料主要反映出(     
A.儒生干政B.儒学巩固皇权
C.儒术独尊D.儒学影响司法
4 . 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已经成熟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D.形成了官员考核的唯一标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记载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官六种》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1-27更新 | 838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宣帝(前74年-前48年在位)在回答太子刘爽“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的建言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非古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统治集团内部统治政策存在分歧B.儒学思想尚未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汉代新儒学具有装容并包的特点D.施政思想由统治者主观意志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先秦时期的“礼”还含情脉脉,而秦汉以后的礼则大量吸收法家精神,成为表达独尊官府的专制统治意志,亦即变异蜕化成了所谓的“礼教”“名教”。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礼法合一、伦理之上B.以礼制刑、法理融合
C.儒学变异、淡化教化D.礼法结合、服务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儒家经典著作《孝经》(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之一)前六章的内容是: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这说明《孝经》
A.将孝道与忠君联系起来B.有利于维护社会伦理和秩序
C.重塑了周礼的等级序列D.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4次组卷 | 44卷引用:安徽省太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
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