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汉武帝从董仲舒之请,罢黜百家,设立五经博士,并建立太学招收博士弟子。下图为武帝开始历代招收太学生数量,这表明
A.先秦儒学得以彻底复兴B.西汉政权的社会治理能力提高
C.太学成为官吏的主要来源D.儒学成为官方正统
2022-02-14更新 | 34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据《周礼》记载,其布局呈长方形。汉武帝尝试复原儒家经典记载的明堂,建立了符合阴阳五行之数的“亚”形布局的明堂,并成为独立建筑。汉代明堂形制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新发展B.汉承秦制的需要
C.政权合法性的重塑D.国家经济的强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部分时期孔子画像的的内容

时期绘画作品内容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图弟子颜回向孔子请教,孔子头戴小冠,身材消瘦,身穿深衣长袍。
东汉画像砖《孔子见老子图》孔子向老子问道,穿着布衣,一幅谦谦学者之态。
魏晋《孔子见荣启期图》孔子寻访隐居山中的荣启期。
顾恺之《孔子为鲁国司寇像》孔子面容和蔼,着官服,带官帽,一幅官员气派,展现“为政以德”之志。
北宋马远《孔丘像》孔子沉思默想,具有超然世外、清新脱俗的气质。
曲阜孔子像孔子身着君王服饰,“冕十二旎,服十二章”。
丁云鹏《三教图》孔子与释迦牟尼、老子共坐交谈。
从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孔子形象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两个时期孔子的形象特点,论题正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西汉时,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吏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武帝时期开始任用儒生,但以积功而担任地方长吏的仍占多数,酷吏也极为活跃;元帝时期,经学之士已在地方长吏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法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需要
C.选官方式日趋完善D.地方官员主要出身于太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把心灵交给基督教照料,其方法是人人有罪,只有通过敬仰服从上帝,才能得到拯救;他们白天在资本市场上,尔虞我诈的大鱼吃小鱼,晚上回去祷告,西方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我们把西方文化及制度视作真理,渗透入家庭亲人关系,中国人患上了现代病症;但中国人生活在汉语中,最根本的还在儒释道里,于是我们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这脱节的特殊时代,我们的心灵在哪里得到滋养?

——摘编自王德峰《让我们的心灵主要在中国思想中得到滋养》


根据材料,围绕“心灵的滋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要求:论题简明正确,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董仲舒说:“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是故人之受命天之尊。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其仁学
A.将仁的来源定位于天B.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
C.把仁上升到天理高度D.适应了社会剧变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蚩尤”,是传说时代神而非圣的部族联盟领袖,曾经挑起与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的战争。中国人习惯以“炎黄"为民族血脉之正统,而“蚩尤"则是与“炎黄"相攻伐的对立政治势力的领袖。但是汉代官方祭祀体系中却有“蚩尤”的地位,民间信仰内容中也多见“蚩尤”的影响。这说明
A.儒家思想尚未确立正统地位B.集权制度缺乏社会基础
C.汉文化具有内涵丰富的特色D.汉代社会尚武精神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巩固了政治大一统局面B.弥合了儒学内部的分歧
C.开启了儒学官方化进程D.消除了儒学的迷信色彩
2021-12-16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时期,酷吏张汤判决大案时“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东汉时期,汝南太守何敞“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这说明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日益牢固B.政府官员支配法律生活
C.外儒内法思想深入人心D.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