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有学者对两汉时期的20种文献中,忠、仁、义、礼、信、诚、孝、敬等8个伦理词语的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忠”在全部伦理观念中的占比例为6.92%,高于“诚”和“敬”,而低于“仁”、“礼”、“义”、“孝”、“信”。这一统计结果反映出两汉时期
A.皇权专制尚未确立
B.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
C.思想界仍是百家争鸣
D.忠观念尚未控制民众的思想
2019-01-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两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B.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4 .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C.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D.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下表
时期类别西汉初年(高帝—景帝)西汉中期(武帝—宣帝)西汉后期(元帝—平帝)东汉(光武—献帝)合计
博士1481225
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381829
未任博士的名儒153743
合计18216797
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2.715.732.330.325.9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6 .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儒学可以制衡专制皇权B.东汉时期儒学地位高于西汉
C.儒家经典为人民所接受D.儒家思想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主张的影响(  )
A.兼爱非攻B.天人感应C.大一统D.三纲五常
2018-01-0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推动科举制发展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017-08-08更新 | 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推动科举制发展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B.佛教寺院沿袭出世习惯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中国文人保留传统追求
2017-05-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