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国子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
材料意在说明唐朝
A.藩镇割据消弱了中央集权
B.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
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玄学名士阮籍认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虚伪性,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建立一个“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该主张说明
A.儒学正统受到猛烈冲击
B.三教合一得到普遍推崇
C.道教思想适应社会需要
D.社会变动影响士人思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放宽历史的视野,并不难理解,汉朝的经学弊端丛生,经生沉迷于繁琐的专注,只知墨守家法,拘泥、僵化、教条。不满于这种状况的士人,跳出原有的圈子,用道家的思想论释儒家经典,形成耳目一新的魏晋玄学。何晏、王弼以老庄学说解释《易经》《论语》,秘康“不涉经学,以读老庄,重增其放”,敢于“非汤武而薄周礼”,指斥“六经未必是太阳”。这样的魏晋风度,缔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绚烂多彩的一页。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钱穆从经学史的角度对明代学术思想作出批评,认为明代学者在经学方面较为欠缺,“例如宋朝人不是不讲经学,元朝人也不是不讲经学,可是他们讲的经学是儒学中的经学。而明朝人则是不讲经学的……明朝人等于可以不读书的。讲《四书》比较省力,只要肯用心,一年工夫《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可以读完,读《五经》就困难了。明朝人只读《四书》,《五经》不读了。”他又从明代经学讲到明代学术风气,说“我们要知道理学家也要讲经学的;专讲理学不讲经学,只有明朝。所以顾亭林要讲‘经学即理学也,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者?’这话讲的是明朝人不讲经学,他们的理学也不是真理学,等于是不读书的学问。”

——摘编自张笑龙《钱穆对明清学术思想史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玄学的特点及“魏晋风度”的表现。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明两朝儒学存在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儒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2019-03-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某教师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做出的脉络图。其中③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民本思想备受重视
B.焚书坑儒受到沉重打击
C.三教融合趋势不断强化
D.三教并立丧失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材料反映出
A.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佛教被改造成为正统思想
C.佛教获得统治者大力支持
D.佛教发展过程日益本土化
2019-02-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9-01-30更新 | 3394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6届福建福州第八中学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9-01-30更新 | 3096次组卷 | 12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闽侯二中五校教学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表明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B.三教合一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C.儒学已丧失其正统地位
D.统治者注重各类思想的实用功能
9 . 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
A.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B.迎合君主专制集权需求
C.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10 . 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
A.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
B.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
C.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D.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