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守仁认为:“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在这里,他把孔子置于与“庸常”民众同等的地位。王守仁这一言论(     
A.旨在颠覆孔子形象B.隐含平等和叛逆色彩
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背离了传统儒学思想
2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呼应“存天理,灭人欲”主张B.推动儒家思想新发展
C.体现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D.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
2022-12-1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王夫之批评“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的思想,认为这是“销行以归知”。他批评的矛头主要针对(     
A.孔子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4 .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体现的主旨是
A.修身养性、择善而从B.求知若渴、博学精思
C.人性庄严、使命崇高D.光宗耀祖、成人君子
2022-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陆九渊受朱熹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他对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只要存平"志"。使向干"义",则斯人为君子,反之则是小人。朱熹对此大加赞赏。二者的认识
A.折射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B.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
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D.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
6 .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反映出朱熹
A.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
C.重视钻研万物“格物致知”D.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
7 . 朱熹认为,“心者,人之知……知觉从义理上去则为道心,知觉从利欲上去则为人心”。因此他主张必须让人的知觉从义理上去,使心中装有仁义礼智,从而达到一种不为物累的崇高境界。材料体现了朱熹
A.“存天理,灭人欲”思想B.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倾向
C.“格物致知”的方法论D.用“心”感悟世界的认识论
2021-10-18更新 | 700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朱熹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据此可知,朱熹意在说明
A.体悟天理须得躬身实践B.读书必须讲求循序渐进
C.儒学道统发展影响深远D.理学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2021-06-29更新 | 839次组卷 | 1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10 . 《朱子语类》记载,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由此可知朱熹提出
A.理是万物的本原B.经世致用C.“为天地立心”D.反省内心
2021-02-14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