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北宋时,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即
A.玄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经世致用思想
2 .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13世纪的中国)文化和科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哲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教的信仰”。材料中“哲学的探讨”当指
A.程朱理学B.克己复礼C.阴阳五行D.道教思想
3 .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2021-03-15更新 | 742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提出“致良知”、“良知”即“天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家是
A.朱熹B.王阳明C.黄宗羲D.顾炎武
2021-03-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朱子语类》记载,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由此可知朱熹提出
A.理是万物的本原B.经世致用C.“为天地立心”D.反省内心
2021-02-14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悉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7 . 宋代,儒学家们从万事万物的本源出发,由此得出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
A.“理”B.“仁”C.“良知”D.“君权神授”
8 . “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D.董仲舒新儒学
9 . 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求“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格物致知”,一种主张“致良知”。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王守仁、陆九渊B.朱熹、王守仁
C.朱熹、程颢D.陆九渊、程颢
10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这一主流价值观最符合的是
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B.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
C.北宋儒学复兴运动D.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