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朱子提出理高于势,要求皇帝正心诚意,于是建构了一个高于皇权的理的概念,并以此建立了一整套思想体系,使强权丧失了合理、合法性。该学者意在强调朱子学说
A.避免了君主暴政的出现B.否定了君主的至上权威
C.客观上巩固了封建统治D.对君权有--定的约束力
2021-02-03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2 .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入道之门,是将自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久之与己为一。而今人道在这里,自家在外,元不相干。”由此可知,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致良知
3 . 朱熹编撰《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一现象
A.表明儒学更加关注现实B.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
C.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D.提高了民众道德修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甚至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A.受到佛教思想的启发B.注重加强道德修养
C.体现平等和叛逆萌芽D.最终引出异端思想
5 . 有学者指出,朱熹不仅将《家礼》中传统婚姻“六礼”简化为纳彩、纳币、亲迎“三礼”,“以从简便”,而且还指出贫富老疾的客观差异并不构成施行家礼的阻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简化传统宗教信仰礼仪B.重构儒家传统礼教体系
C.维护理学封建正统地位D.扩大礼教在基层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021-01-09更新 | 6263次组卷 | 50卷引用:【必刷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不但是学界宗师,而且具有非凡的执政能力.为官期间,他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体恤百姓,因功受封伯爵,成为一代名臣.王阳明成为一代名臣,最关键是由于他
A.践行“知行合一”思想B.通过“格心”“致良知”
C.注重“气节”“声誉”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8 . 朱熹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他编写的《家礼》,为“明世系”“建祠堂”“祭祖先”等宗族活动制订了行为规范。朱熹的这一做法
A.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B.促进了宗法制度的重建
C.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迎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
9 . 《朱子语类》记载:“或日行月之旁,月行日之旁,不相掩者,皆不蚀。唯月行日外,而掩日于内,则为日蚀;日行月外而掩月于内,则为月蚀。所蚀分数,亦推其所掩之多少而已。”这一记载可用于说明
A.朱熹思想中蕴含了一定的科学精神B.朱熹用日食月食解释“存天理,灭人欲”
C.朱熹能够科学地解释日食月食现象D.观察日食月食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宋朝是我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符合宋朝儒学发展状况的是(     
A.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B.创立了理学
C.提出“君轻民贵”早期民本思想D.王守仁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