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2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2016-11-27更新 | 228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5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为(        )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孔子曾提及如下观点:“凡人立志于仁就要以得到仁,但是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鉴于此,宋明理学家提出
A.发明本心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下列对文中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吃饭应该追求食不厌精B.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
C.人应该无私无欲D.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2016-11-27更新 | 108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届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自主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不假外求”。□内所填入的词应该是
A.纲常B.太极C.良知D.仁者
10 .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2016-11-21更新 | 40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届浙江温州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