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程颐认为,“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在此基础上,朱熹发展出
A.理先于气,又离不开气B.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于一
C.慎思而明辨,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020-06-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2 .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该言论体现了
A.发明本心B.正君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昌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B.确立了理学官方地位
C.加强了乡村道德教化D.开创了封建伦理纲常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
2020-02-05更新 | 8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历史卷
5 .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学派的修习特色。下列思想方法中与此相近的是
①格物致知   ②致良知   ③因信称义   ④叩其两端而竭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1-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考历史试题
6 . 他提出“心中本有之理是宇宙根本法则在人身上的体现,所以‘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故而主张“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材料中的“他”
A.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C.被视为心学的开创者D.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代一学者曾说:“大抵格物之功,而思辨辅之,所思辨者,皆其所学问之事,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该学者意在强调,做学问要
A.知行合一B.学思结合C.格物致知D.经世之用
8 .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 朱子高于孔子 ”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2019-12-09更新 | 139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嵊泗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2019-12-04更新 | 1165次组卷 | 4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2019-11-07更新 | 296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嵊泗中学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