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1-07-27更新 | 307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八县市一中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认为:孝,德,道等都出于本心,“人欲”只要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利益,便可“随心而动,随意而发”。相对而言,王阳明更
A.重视道德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C.注重知行合一D.追求民主自由
3 . 16世纪中国的王阳明强调“发明本心”,靠内心自我反省;西方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即可得救”。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B.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021-05-25更新 | 36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道学”这个名词在哲学范围等同于“新儒家”。他接受了韩愈的道统说,认为一个道德上没有瑕疵的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国家。一个道德上有瑕疵的人,即令再有才干,也不会把国家治理完善。至于道德的内容和标准,则由道学家订立。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A.老子B.朱熹C.陆九渊D.黄宗羲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多辞谬说……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悌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庄子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日:“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上下之利若是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希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格物致知”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宋儒程颐首先赋予它认识论的意义:“格犹穷也,物犹理也,若日穷其理云尔,穷理然后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明朝中后期,西学传入后,带动了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方以智,创造出“质测”一词来指自然科学,王夫之则明确地把“格致”等同于“质测之学”;“密翁(指方以智)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印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清朝的颜元进一步把“格致”等同于“孔门六艺之学”,即实做其事。十九世纪以来当西方自然科学以更大规模传入时,对其称呼继承了明末清初的传统,“格致”一词普遍流行起来,并成为要求革新的人们的热门话题。

——摘编自王果明《从“格致学”到“科学”:近代中国对“科学”认识的深化》

材料三   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把中国古代思想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子和韩非子对待孔子的相同看法并简述两人各自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朝和明末清初的学者在“格致”认识上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生时期”思想特征形成的背景并说明宋代到明清被称为“再生时期”的理由。
2021-04-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阳明曾乘船航于海上,突遇大风,船只几乎倾覆。他在危境中作诗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由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经世致用”B.认为“心外无物”
C.提倡“明道救世”D.主张“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自然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2021-03-26更新 | 512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C.宣扬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9 .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2021-03-15更新 | 742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他与朱熹是同一朝代人,他提出“心”就是“理”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
A.陆九渊B.李贽C.王夫之D.顾炎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