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他在书中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及学校的功能是“公其是非”的民主论坛等主张。据此可知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思想统一
C.完善八股取士D.赞同重农抑商
2022-01-2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追求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目的是,不让人民占上风,出现一个平民政治的国家,不让君主独揽大权,出现一个专制国家。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名称,为了避免“出现一个专制国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政治学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
B.限制专权回应了时代诉求
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现
D.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
2019-03-08更新 | 609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黄宗羲提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这些言论
A.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B.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
C.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潘耒在《日知录》序言中写道:“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贵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薯此书之意也。”潘耒的序言意在说明,《日知录》
A.是清朝考据学兴盛的主要原因B.强调学问应联系“当世之务”
C.主张推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了经世致用局面的形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其著作《读通鉴论》集中反映了他的历史观,王夫之着重批判历史现象,认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势之所趋”,它表现为不可抗拒的历史客观趋势。根据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势”和“理”的具体论述,王夫之提出了“理势合而为天”的学说,“天”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他认为天的内既包括贤者的“己之天”,也包括属于普通民众的“"民之天”,主张“圣人所用之天,民之天也”,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摘编自蒙晨《浅析王夫之的历史观》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夫之的历史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评王夫之的历史观。
2020-07-07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0届高三6月调研(三诊)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B.强调民本思想C.主张依法治国D.批判君主专制
2021-10-27更新 | 228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8-19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盘庚)记载,盘庚认为帝王要把小民放在心中,表示“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汉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武德九年,唐太宗对于唐高祖大封宗室为王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数十位宗室郡王皆降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他的理由是,“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已之宗族乎!”毕竟那么多的郡王是一个庞大的特权集团,“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材料三   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维护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的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