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主张为什么会得到汉武帝的重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家深化传统儒学的核心主张。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

2 . 中外思想成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

材料二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所有的人在政治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人民集体经常表达出来的意志成为“公意”,它构成主权,主权即公意的运用。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它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它是统一的,也不能被分割。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应该执行人民的意志,受人民监督。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

—卢梭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材料三观察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3)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思想潮流?从图1到图4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

2018-08-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历史(文)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黄宗羲属于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与康有为同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梁启超,其代表作是哪一部?

(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陈独秀掀起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的最主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从黄宗羲到陈独秀,中国思想界经历的巨大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据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陈独秀掀起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的最主要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从黄宗羲到陈独秀,中国思想界经历的巨大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2018-10-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置相》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2)材料三、四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8-10-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顾炎武
7 . 明末清初的社会变动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有位思想家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夫之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由此可判断(       )
A.这是王夫之抨击“孤秦”的主要依据
B.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
C.王夫之认为秦灭六国并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D.这是王夫之对两千年文化遗产的批判
2018-07-0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十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焚书》

材料三:“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

(1)概述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李贽的思想态度。

(3)材料三中体现出顾炎武的什么思想?

(4)以上思想的提出有着怎样的经济背景?

2018-0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模拟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或问:北都之亡忽焉,其故何也?日: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不可救也。……当李贼之围京城也,毅宗(崇祯皇帝)亦欲南下,而孤悬绝北,音尘不贯,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或日:自永乐都燕,历十有四代,岂可以一代之失,遂议始谋之不善乎?日:……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敞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缴纳粮食等物资),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郡燕之为害也。或日:有王者起,将复何都?日:金陵。……而东南粟帛,灌输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库匮箧(箱柜)也。今夫千金之子,其仓库匮箧必身亲守之,而门庭则以委之仆妾。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仓库匮箧;昔日之都燕,则身守夫门庭矣。曾谓治天下而智不千金之子若与?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根据材料,简析黄宗羲认为明朝建都北京的具体弊端。
2022-05-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