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
A.维护封建统治的使命感B.继承传统儒学的教育观
C.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D.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
2021-01-29更新 | 469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为后世中国的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下列思想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B."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道不虚谈,学贵实效"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顾炎武《日知录》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采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

——《清史稿》

材料四   黄宗羲在政治专著《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宣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法治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主张的进步作用。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欲善,而民善矣。”“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

材料二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三《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材料四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统治者的要求,并分析该思想产生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3)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分析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4)概括材料三的政治思想,并分析其影响。
2020-10-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
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
2020-09-08更新 | 413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将“内其国而外诸国”称为衰乱世,将“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太平世则是“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总的来说,天下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天下一家,中国居中,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与中国对等交流,而华夷一体,中国教化四夷,最终形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

——摘编自《浅谈天下观》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是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何休的天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天下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他是湖南人,是明末清初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有“东方的黑格尔”之称。他强调的观点有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2020-08-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思想界比较活跃。下列属于黄宗羲关于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是
A.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B.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材料2: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3:“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些思想家?请写出材料1材料2的观点。
(2)结合所学回答,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
(3)近代学者根据材料3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
2020-11-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代表主张评价
A李贽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其思想具有“民主”色彩
B黄宗羲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挑战权威,挑战正统思想
C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
D王夫之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启示了后人的思维方式
A.AB.BC.CD.D
2020-08-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