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 .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说:“君诚有道,何至于弑,遇弑者皆无道君也……圣人修春秋,述王道以诫后世,俾其君为有道之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各得其所,又何乱臣贼子之有?”此观点
A.凸显对纲常伦理的维护B.对君主专制进行反思
C.说明了正君心的重要性D.强调君主应实行德政
3 . 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考据学以其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较大贡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A.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反思
B.对孔孟儒学的否定
C.市民工商阶层的经济诉求
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2019-09-24更新 | 56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战船、海船有重千钧者。……若(锚重)千斤内外者,则架木为棚,多人立其上共持铁链,两接锚身……(后述制作方法)

西洋炮熟铜铸就,圆形若铜鼓。引放时,半里之内人马受惊死。(后述鸟铳、万人敌制作方法。万人敌即可抛掷炸弹)

——节选自,明末清初,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


请从材料中任意提取至少一条历史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信息源于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2-07-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李贽对儒家进行批判,认为“世儒既不知礼为人心之所同然,本是一个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故又不知齐为何等,而故欲强而齐之”,主张应“就其力之所能为,与心之所欲为”“随其资性,一任进道”。这一观点(     
A.凸显了发展个性的愿望B.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D.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2022-07-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君臣同治的基础是“为天下”和“为万民”,而“非为君也”,君臣皆应以“天下万民为事”;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这些主张(       
A.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2023-07-02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强调:“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由此可见,黄宗羲的思想(       )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新型生产方式的发展
C.未能突破传统农耕思想范畴D.推动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
2023-07-02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     
A.促成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转型B.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顺应了传统文化总结的需要D.拓宽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视野
2023-02-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为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