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子系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是居高临下的,不仅居第一位,而且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经济是大国政治的经济,即着眼于大国专制集权体制的经济,私人经济没有独立的地位,因而也未能产生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文化是高度政治伦理化的文化,着眼于大国专制一统为主旨的意识形态整合的功能,异端思想和形式化的思辨不是没有,而总却被遮蔽,了无光彩。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被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为转移。这种社会生态性的高度倾斜,造成不了什么别的力量去制衡、约束政治系统,成为中国难以走出“中世纪”的症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3-09更新 | 460次组卷 | 5卷引用:三轮冲刺卷20-【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2 . 清代学者戴震主张,“一人遂(注:顺心;称意)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仁者能达到“以我之情,絮(注:衡量)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其观点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具有了近代民权意识
C.蕴含着朴素的人文情怀D.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2022-05-31更新 | 426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2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3 . 19世纪20年代后,注重训诂的学风出现逆转“务为前人所不为”的“道咸新学”成为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转折,显露出明显的“造反”意味,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在不断被动中仍保持了能动。这说明道咸新学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根基B.否定了君主制度的合法性
C.属于对西方文明冲击的回应D.折射出全面西化思潮出现
2022-05-31更新 | 391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2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4 . 清初的理学家注重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观念,这与儒学素来讲求“内圣外王”、向内于己求善、向外施仁政于民的追求相符合。由此可知,清初理学家
A.政治地位得到明显提高B.济世利民的价值取向
C.背离唯心主义哲学思想D.抛弃了传统义利观念
2021-11-25更新 | 1214次组卷 | 1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文化史-考点31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主题,请提炼你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6 . 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他们重视作家个人性情流露。竟陵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曾说好诗应当“情真而语直”,“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李贽也曾指出,儒家理学的最大特点是“假”,而他提倡的是“真”,以真人真言真事真文反对假人假言假事假文。这表明明代文学
A.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宣传近代民主自由思想
C.动摇男尊女卑的社会思想D.对传统伦理思想进行反思
2022-05-10更新 | 349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2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7 . 如表是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有关教育机构采用教材的内容情况,据此可知,明清教材
教育机构主要教材内容
官学经义类、律政类、礼制类、告诫类、文体类、军事类、科技类
书院理学、心学、实学、考据
蒙学基础识字类、伦理规范类、名物典故类、诗歌文章类、数理科技类
A.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B.强调儒家思想的教育与传承
C.已经开展近代科学技术教育D.只允许在专门教育机构使用
2022-05-12更新 | 356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2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8 . 16-17世纪的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方法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则拿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出现以上不同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思想家水平的不同B.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
C.思想解放程度的不同D.东西方政治体制的不同
9 . 清代乾嘉学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也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学
A.被乾嘉学者修正B.在清代已经衰落
C.遭清代学者反对D.不承认人的欲望
10 .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
作者相关表述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B.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
2021-02-02更新 | 731次组卷 | 18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5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