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4 道试题
1 .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儒家学说是怎样被“捧上独尊地位”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4)综上,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脆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指出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3) 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3 . 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认识,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4)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你认为我们今天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道诵读经书,严重脱离社会现实。②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弃农经商现象日益增多。③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制统治加剧了社会危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举两例)

(2)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

(3)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是如何发展儒学的,其地位如何?

(4)根据材料三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思想界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有何局限?

(5)据上,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取决于哪些因素?

5 .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三大发明为什么“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为什么三大发明在明清之际未能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变革的作用?))
2016-11-21更新 | 7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一高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材料一   A:民为贵、君为轻。B:施政要“仁义”“王道”并用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二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7 .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 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这股发自晚明的新思潮,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的藩篱,萌发民主性的光华。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三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成因。
(2)依据材料二判断其所谓的“异质因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
(3)材料三中“独特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4)结合所处的社会背景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文化的差异性。
2016-11-18更新 | 5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用来启迪民智、传播西学的武器。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其理论宣传的各自特点和实践结果的不同。
2016-11-18更新 | 12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前测验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2016-11-18更新 | 7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1)材料一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这一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这一主张对儒学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
材料五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5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