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世纪中后期欧洲思想界部分情况简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科学观念得到了迅速地普及B.近代自然科学逐渐兴起
C.启蒙思想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国家间文化发展不平衡
2020-03-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0届高三3月在线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启蒙运动时期,某思想家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的理论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关于这位思想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B.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他指出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D.他认为人民有权推翻违反民意的统治者
3 . “我理解这一名词(共和制)不仅是指一种贵族制或者一种民主制,而是一般地一切被公意、也就是被法律所指导的政府。政府要称其为合法的,就绝不能与主权者混为一谈,而只能是主权的执行人;这样,君主制本身也还是共和制。”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共和制遵循“主权在民”                      ②共和制政体中唯一的样态
③要注重共和的精神与实质                      ④权力在法律之下分立制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德斯鸠批评中国皇帝拥有绝对权威。皇权植根于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文化习俗之中无须法律确认,人人将其视为天经地义,加之中国宗教势力较弱政权和教权合一均握于皇帝手中,皇帝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批评中国刑罚严酷,罪名及刑罚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官员和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在批评中国礼仪是统治者的愚民工具的本质的同时,他也肯定地指出这是“养成宽仁温厚,维护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办法”。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中国更好的政府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衡门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祖录用在这种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尔泰在积极肯定中国的道德、法律、宗教历史等方面车硕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对中国科技落后的现状进行了反思

——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10-2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6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后人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对联艺术宝库中有这样一幅非常典型的双关联:“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材料二: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材料三: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朱子高于孔子”的喻意是什么?朱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对文学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的本质目的又有何相似之处。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
7 .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
A.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
B.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
C.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
D.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10 . 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判断,启蒙思想
A.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
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
C.否定了天主教会教义
D.开创了理性主义先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