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欧洲“向皇权要自由,向贵族要平等,向僧侣要人类理智的权利”集中体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洛克B.狄德罗C.孟德斯鸠D.伏尔泰
2020-11-19更新 | 316次组卷 | 53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他认为,……财产私有制,以及在私有制下的‘文明社会’剥夺了人的天赋人权。”文中的“他”是
A.洛克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
4 . 正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时,一位思想家提出,国家的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人民应该对他无条件的服从,因为他是契约的产物,如果反对他,就是反对自己。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卢梭
2020-05-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恩格斯称法国启蒙思想家是“非常革命”的。因为他们都主张
A.用暴力手段B.废除私有制C.实行法治D.建立共和政体
2020-04-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詹姆士一世声称: “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材料二:霍布斯认为,国家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为了摆脱“人人对人人的战争状态 ,”……人们通过缔结契约建立具有绝对权威的国家来统辖一切。

材料三: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材料四: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问题:
(1)指出前两则材料观点的区别。
(2)材料三和材料四,关于恩格斯和卢梭对王权的认识是否矛盾?为什么?
(3)试从历史角度分析恩格斯所说“王权是进步的”。
2020-03-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思想解放——社会变革的先声
从14世纪到19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
(1)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内容。(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工业社会B.理性主义C.但丁D.马克思E.人文主义
(2)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下列事件填入对应的空格内(填字母)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戊戌变法
D.《临时约法》的颁布E.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①文艺复兴:________________
②启蒙运动:________________
③社会主义思潮:_______________
2020-03-04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发端
B.蒙古西征﹣﹣北宋王朝灭亡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发生
D.工业革命﹣﹣德意志宗教改革
2019-11-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9 . 经略大洋的实践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基础使然——中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另一方面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能感受的最大生存压力,是来自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都兴起于蒙古高原。

材料二:游牧民族在亚欧大陆建立的无法挑战的霸权,使宋朝有了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到了明朝,明成祖置开国禁令于不顾,几乎和欧洲人同时开始了海上探险。

材料三:与欧洲以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同,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封”,即宗主国给外番赐以封号,这一项政治封号,对周边小国极其重要,得不到宗主国的承认,就不可能成为正统;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贡”,即由小国给宗主国进贡,其中也有贸易的成分。

材料四:宋朝所面临的地缘形势及游牧力量数百年主宰欧亚大陆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也在于制度

——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以上均摘自《五百年来谁著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减轻北方压力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与北宋鼎立的两个游牧民族政权;宋朝“海上发展的意向和行动”和明成祖时期的“海上探险”分别指什么事件?
(3)概括材料三中的“东亚社会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特点?
(4)材料四中的观点认为,明朝经略大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的现代经济体系。反观15-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现代经济体系”确立的积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019-11-19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四区(杨浦、青浦、宝山、静安)2013年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在欧洲历史上由来已久。科隆教堂就是这一精神的真实体现。这座世界第三高度的教堂,从封顶时就在人们的提议下由政府发布规定:“城中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以便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仰望到神的存在。”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经历战争、王朝更替等,教堂刻着契约的石碑也因战火被毁,但科隆人们心中的契约却未被撕毁,一直坚守着这份700年的契约。

材料一:“国家依据契约产生,政府的职能是保卫人民的自然权利,尤其是私有财产权。如果政府与人们发生争执,人民就是最高的审判官,……如果统治者不能保护人民的财产,即被视为暴政;而反对暴政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也属于公民个体。反对暴政只会导致政府的解体,而不会造成国家的解散。”

——(英国)洛克

材料二:“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乃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所得到的,乃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问题:
(1)你认为契约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填入符号)
A.信仰自由
B.人文关怀
C.现实主义
D.法治精神
(2)材料中两位思想家提出哪些契约精神?对17—18世纪英美法近代化运动有怎样的指导作用?
2019-09-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