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洛克和卢梭都极力推崇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实用价值,详细制定了一套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健康教育是基础和前提,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品,道德教育则是灵魂和支柱。这一教育理论体系(     
A.是工业革命迅速推进的产物B.反映了启蒙时代的教育诉求
C.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D.提高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2023-07-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世纪末,法国在华传教士马若索回国时为法国皇家文库收集了几千卷中国图书:传教士杜赫德包罗万象的巨著《中华帝国志》很受启蒙学者的欢迎。这说明当时中华文化西传的重要原因是法国(     
A.宗教改革的需要B.大革命的推动C.民族国家的形成D.理性主义成长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一场触及法国人灵魂深处的思想革命。可以说很少有别的运动像启蒙运动那样对人的思想和行动发生如此深刻的影响。而当18世纪想用一个词来表述这种力量的特征时,就称之为理性。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17754月,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于1781年打败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分析其对法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并指出宣告美国独立的文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件。
4 . 16世纪的笛卡尔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这可用于说明(     
A.启蒙运动促使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B.文艺复兴使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C.人文主义思想被欧洲社会普遍接受D.科学发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思想内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他们相信理性是引导人们去发现和确立真理的独创性理智力量,它能使人穿透一切迷雾,认识一切未知领域,并使人类过去的一切秘密都将不再隐没于黑暗之中。”材料中的“他们”(     
A.把现世生活的享受作为主要诉求
B.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勾画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图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2022-07-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787年,德国作家海因泽的小说《阿丁哲罗和幸福岛》发表,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阿丁哲罗伙同一群男女朋友建立了一个保障个人充分自由、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婚姻关系的“自然国家”。由此可知,该小说
A.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B.蕴含了近代启蒙思想
C.批判了天主教会黑暗D.揭露了资本主义腐朽
2022-06-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8世纪后期以英国劳伦斯·斯特恩为代表的感伤主义文学兴起。“感伤主义的精神本质仍属启蒙主义,它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愤怒谴责,但它重情而轻理,以情感的宣泄代替理性的思辨”。它的兴起(       
A.反映了英国的城市病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D.使启蒙思想开始传到英国
2022-06-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卢梭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民主共和体制对民众有利,他希望政府由全体国民或者大多数人民掌握,但同时提出要限制国家的规模,认为国家规模太大对民众不利。这说明卢梭(       
A.反对君主立宪制B.主张社会契约论
C.维护民众参政权D.坚持天赋人权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社会是一个宗教普世主义下的二元政治体制社会,传统的阶层制国家只有边陲而无国界,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有限,因而君主一直处于与教权和地方贵族分权的政治斗争中。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宗教改革破除了基督教神学大一统的局面,将宗教事务变为民族事务,创建了民族教会,推广民族语言,从历史、文化、语言、心态上推动了英格兰的民族认同,催化了民族意识,构建了整合性的英格兰民族。伴随宗教改革的到来,英王亨利八世及其后继者不断健全国家机器以及法律实践,在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建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这种新型政治共同体。

——摘编自周曼斯《英国宗教改革与16世纪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构建》

材料二   在长期的思想启蒙运动风云变化之中,从意大利到法兰西,从德意志到俄罗斯,倡导民族话语,复兴民间文化,注重现实生活,鼓励科学技术等新文化运动事件此起彼伏。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标志着旧文化观念的衰落以及新文化观念的形成,这也是各民族身份认同的有力见证。例如。意大利学者维柯的《新科学》,法国学者伏尔泰的《风俗论》,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的诗歌,德意志诗人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在欧洲启蒙时代出现的民族文化语言经典之作,对于建构各民族文化认同有重大作用。没有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民族语言创作,西方诸民族国家就无法突破古代文化遗产和教会文化霸权的历史局限,西方各国的现代民族文化谱系也就无法建构起来,而各国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革也难以持久。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宗教改革对英国民族国家构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一书中写道:“科学不仅没有促进精神进步,反而导致了道德沦丧。”此时他已意识到,启蒙运动的弊端就在于没有意识到道德价值对科学理性具有基础性的建构意义。这表明卢梭
A.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B.强调公民素质的重要性
C.夸大了科学的消极性D.对启蒙运动进行了反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